从电子地图上看,永宁桥下的永宁沟应该是茫涌溪下游分流的一条河沟,在入海口大约两公里的中游地带呈倒丫字形一分为二,北边依旧是茫涌溪,南边称之为永宁沟。但即使是分流的水沟,依旧可见水流湍急,在桥面往东不远的入海口,水面宽得足可行船。我在桥头的“建永宁桥记”中读到:“石岭乡宁邑村,有水龙、停船二沟,环绕村南,合口注入洱海……”时不多年,桥与水沟已从村南变成了村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岁月更迭,确是世事轮回的铁理。但我以为村人们真正认定的中心位置,应该还是再往北大约一百多米的小集市。暮色之中,小集上人流密集,人声鼎沸。我从集子东边走过,只见一两个人顺手挑走了一把菜两根葱,就似到自家菜园里摘收一样便捷。
我相信这样的时段,这样的市场,常常就是隔壁的大集散后重新组织的剩市,比如正午时分在湾桥镇上集散时尚未售罄的菜蔬,可能会在这里卖个好价钱;也有可能是邻近的磻溪或其他村落的早市散后,就把许多货物拉来。在洱海周边,有许多人的职业就是追着各村市场售卖蔬菜和其他货物。小小的一个集市,潜藏着很多他们的苦痛与辛酸、坚韧与辛勤。而这样的市集恰恰也成了大理村落最受村人青睐的地点。在一次次行走之中,我们也曾在这样的集市上买过菜,蚕豆、洋芋、芋头、小鱼、蒸肉,还有包子和水果,来来往往两个多月,我们在行游中品尝洱海味道,解馋又解饿,让味蕾享受另一种独特的旅行。确切地说,我是在用第二种知觉环游洱海。
这样的集市,也可以体悟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有的生性喜好热闹,有时不为买卖也要前来闹逛一通,吆朋唤友坐到旁边的石阶上吹上一阵轻快的花哨嗑子,一天的生活才有滋有味。有的则喜欢默默地看着集市上的人来人往,我在这里停留许久,就看到一位颤巍巍的老人拄根拐棍坐到一边,自始至终不说一句话,呆呆一坐便是几个小时。记得有人说过,年老的人最怕寂寞,只有热闹的人气,才可能驱走他内心深处最接近死亡的恐惧。而让人动心的却是一个小媳妇穿着动人的衣服,带着挎篮从南向北走上一遭,也不多和人讨价还价,稍稍多说一句话就会满面发红。在大理白族的婚姻习俗里,刚进门的新媳妇,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丈夫赶一次新集,买最好的东西,回家却报最少的价格,在长辈面前才表现出贤淑、大度和涵养。对于一个注重文化礼仪的民族,一个新媳妇在勤俭治家等各方面体现的品格,常常能反衬出娘家的家风家道和她的良好教养。集市边有一条标语:“治穷先治懒,扶贫先扶志。”似乎是一种印证,街市上有一个穿着朴素的小媳妇,身前一堆小洋芋不到一刻钟,就被七个老头老太给抢完了。洋芋也挺小的,比鸟蛋大不了多少,但三毛钱一斤的价格,等于白给。很快,她脾性很是随和的小老公又用摩托车重新运来一袋,忙着称秤的她连收钱都腾不出手来。
集市上也有树,渐渐就成了老树。树对面的临路地段,有三两家门面古旧的老店,砖瓦木楼,漆色驳落,门口也还站着一个衣色艳丽的女子背影,时不时会对着一个方向出神地张望。我突然在内心里构想了一个小说题材。但很显然,此时已非彼时,即便昔日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回来,也再找不回早已逝去的依恋与时光了。
我从村集继续往北,一个临街的古宅院上挂着无人居住的标识。在古旧的门壁上,我清楚地看到了几幅昔日的壁画,中间一幅是几座欧式建筑组成的街景,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依然线条清晰,如同老照片一般逼真。在此之前,我还在隔此不远的对面门壁上,看到过一幅类似的西式建筑图。我以为这两幅图是我在宁邑村最大的发现。在科技、信息和资讯早已变得无比发达的当下,我想孩子们最迟钝的感官应该是他们的想象力,因为任何一个他们不解的疑问,我们都可以迅速用电脑和手机为之解决,图像、视频和声乐,不会让他们有任何思想上的负担。但至多20年前,农村的孩子,或许就只能通过类似墙上的那一两幅抽象画,去幻想和憧憬外面的世界。而那几幅墨迹斑驳的壁画,包括那幢古宅,至今何止两三个二十年?我由此估想,这或许是许多年前,村子里那些真正见过世面的人,给子孙后代甚至整个村子的年轻后进描绘的另一种值得追求的心灵世界,从此植下了他们远涉重洋、奔赴世界的远大梦想。而在此相邻不远的一棵古树下,我亦看到了一幢气势巍然的现代新居,但门壁上的彩画却毫无出彩之处,甚至严重落入了俗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同样一个洱海,同样一个湖边村落,同样一种富贵人家,两代人的目光、胸怀、追求、胆略与远见,都足可以在这一丝一毫中展现出来。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始终记忆犹新:“到世界里去!”转眼即是人生中年,我想我们该给子女构筑怎样一种人生梦想,或者让他们怎样畅想外面的世界,一直都是我心中的郁结。因为时常让我困惑的,就是生在我们这个时代,尽管身处落后的中国西部,但日益发达的交通、物流和信息网络已经把我们与世界连得很近,而且不断加剧的城市化和建筑工艺,也使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优越,并逐日拉近了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我们以往时常念想中的神圣,离我们已不再遥远。而发达城市的雾霾、拥堵、快节奏和昂贵的生活成本,单是一个居高不下的房价就让我们望而生畏。所以此时该给孩子构筑一个怎样的理想呢?是走进城市?挺进北上广?飘洋过海留洋海外?还是蜷缩在我们这个洁净的诗意故乡?说实话连我自己都没有答案。
4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走过了一段无比豪迈的伟大征程,创造了全世界都无法想象的历史奇迹,特别是在物质上的巨大富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愈发优越。有一句话把这一种时代的嬗变说得贴切无比:我们的父辈远比我们辛苦,过得一点不比我们好;我们的儿辈不比我们辛苦,却比我们过得更好。人的成功,的确需要一个伟大的时代。而我们恰恰就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但还有一句话却说得更好:有钱难买少时贫。优越的生活常常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越是在这样一个容易让人满足、陶醉、享受的时代,却越发需要我们居安思危、乘风而上,在新的起点上赶赴新的征程。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更迭变化,却告诉人们太多的教训与哲理:“盛极必衰”“创业难,守业更难”“富不过三代”“一代新鲜一代蔫”……在历史中追问与反思,如何不忘初心,坚守务实勤谨、开拓进取的民族本色,树立高远的雄心和目光,或许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向前的灵魂之源。
不知不觉就到了村北,一棵高大的古桉构筑了一个特别的情境,便有人在楼下建起了客栈,村路相继两道拐弯,以一个之字形状,从村心弯到湖边,再伸向北方,同时也构建了一个视野开阔的观海平台,附近的村民占据了有利位置,推来两三个玻璃吊床和花瓶桌椅,在湖边做起了出租照相的生意。足可见洱海的每一个细节里,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但我们似乎就只会简单地重复,甚至粗暴得无法想象,端着一个金饭碗,却总想把它砸碎了再一点点全都变卖花光。
湖边村前,回望洱海村落,竟是那样的旖旎多姿,树影婆娑、鸥鹭翔集、柳岸沙堤,特别是那些近水的杉树,一棵紧挨一棵,连续十几棵就能在沙滩上构成一堵高大的厚墙。而其中有好几株是两人合抱的粗树,让人想到了一棵树自由生长的美妙,把深根植入时间和沃土,它就能焕发无限的生机。
洱海,真是一个伟大的生态家园!一个唯只属于时间的感叹!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