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8月5
星期一 第1410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叶新涛:一生为白剧“大理公主”而来 大理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百问百答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叶新涛:一生为白剧“大理公主”而来

记者:又 凡/文 大理州白剧团/图 2019 年 08 月 05 日 星期一 阅读:49

终于见着了,白剧表演艺术家叶新涛。

在飞速生长的下关高楼里,白剧团真难找。诚如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普通人而言,白剧远远隔着不知在何处。

又是雨天,没找着白剧团西洱河边那个入口,所以倒绕一圈从天宝街进,折折叠叠的小巷子让人越走越疑心,进了两个院子都不是,问门卫都说继续往里走。于是小巷尽头,2019盛夏细细密密的雨帘里,一道紧闭的铁栅门立在眼前,门右墙上一个白底黑字的木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一个停满车的小院,小院对面四楼楼梯转角栏杆内,一位短发黑衣人朝我挥手,正是叶新涛老师。

之前一两个月她都在昆明,这次回大理,一是因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白剧表演人才培养班开班,她要回来给学员们上课;二是借她的话说:“回来了结你要采访我的事情。”

当天,另外两位知名白剧表演艺术家都有幸见到了,一位是正在申报白剧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张绍奎,还有梅花奖获得者、白剧州级非遗传承人、时任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的杨益琨。开班仪式上,杨益琨为学员们讲话,结束后,大家一起参观白剧展室。张绍奎指着《苍山红梅》剧照,说:“我和叶新涛一起演的,她演女主角,我演坏人!”

两人都超过70岁,《苍山红梅》却已是近50年前的事情。照片里的面孔都非常年轻,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年逾古稀,但两位老艺术家对白剧的激情还和当年一样火热,那种言谈之间故友相见的欣喜和对白剧的挚爱,让展室瞬间蓬荜生辉。

以上想表达的是,虽然白剧离大理人的现代生活很远,被很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所忽略,但它在自己的花园里蓬勃生长,很多像叶新涛一样的艺术家,为其孜孜不倦地默默奉献。当然,叶新涛无疑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说起来,叶新涛不是白族,她1945年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是汉族,1955年,举家随父亲迁往昆明,初中毕业考入云南省第一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弥渡县血防站工作,1966年因毛主席“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方略,又分配到大理县挖色卫生所。不过,因为天生一副好嗓子,爱唱爱跳文艺才华出众,她并没有到挖色,而是被当时大理县宣传队留了下来,从此正式走上了艺术之路。

事实上,早在叶新涛上云光小学、18中和云南省卫校的时候,就唱遍了昆明。《唱在高山上》《桂花开放幸福来》《逛新城》等独唱和表演,在校里校外已小有名气。当时的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歌舞团、国防工团等单位都因她的文艺禀赋想留她,但均阴差阳错没有去成,这才来到弥渡县血防站。当时,单位成立“乌兰牧骑五人宣传队”,她是其中之一,吹笛子、弹月琴、独唱都是她,演小戏、演小品、跳舞还是她。让20岁左右的她在台上演老妈妈,她也毫不介意,演得活灵活现。之后,在命运抉择之时,才有了没去挖色卫生所而到了当时大理县宣传队的结果,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当然,在宣传队,她的老本行也没有丢,在宣传队的医务室,她给大家看病、抓药、推葡萄糖,忙得很。

是的,身在大理,迟早要和白剧相遇;一身演艺才华,怎么阴差阳错都要在舞台发光。何况,除了天生一副好嗓子,叶新涛还异常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还特别能吃苦。试问一个人,如果嗓子奇好,特别聪明,还非常刻苦,那么,或许机遇就是专门为这样的人准备的!

1970年,大理州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队成立,叶新涛被招进宣传队,独唱、对唱、小合唱、主持、跳芭蕾,她样样拿手。在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她担任非常重要的喜儿伴唱,还演群众角色的芭蕾舞。当时人们一大早就要排着队买票等晚上看,非常受欢迎。这时,离她与白剧相遇,还有1年。而在相遇之前的这些年,无形之中,她台上台下,早已为遇见白剧,做好了充分准备。

1971年,大理州一台非常隆重的白剧现代戏《苍山红梅》开排,叶新涛饰演女主角,正式与白剧遇见。

对于一位汉族人来说,饰演白剧最大的障碍是不会说白族话,因为白剧的特色之一,是使用“汉字白音”为舞台道白。

白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理州白剧团展室的展板上这样介绍白剧:“白剧是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的少数民族剧种,它以具有悠久历史的白族吹吹腔和白族大本曲为基础,融进部分白族民歌、舞蹈,经过艺术加工提升后,于上世纪60年代初改称‘白剧’。”

在叶新涛看来,除了汉字白音的道白,白剧有着别于其他剧种的特色,还体现在声乐和唱腔两方面。声乐是吹吹腔、大本曲、白族民歌和山歌小调的联合体,灵活组合,综合运用;唱腔注重音乐的线条,尤其是传统花音的运用,即为了强调,将某个字加重、加长,让白剧显得“白味”十足的同时,腔调主次分明,充满层次感。

在董汉贤、张绍奎、陈丽仙、杨振兴、王文娟、杨安瑞等白剧团老师的教导下,叶新涛全身心投入白剧表演的学习。她甚至将台词贴到蚊帐上,背得滚瓜烂熟,排练从不带剧本,这样才可以节约老师的时间。

“汉语只有四个声调,但白语有七八个声调。”叶新涛回忆初学白剧时吃的苦,眼神中仍有余悸:“有时候会为一个字憋哭掉呢!”

这样苦练之后,身为汉族的叶新涛,在白剧道白中反而具有优势,因为她是汉族,汉字的发音非常标准。所谓的汉字白音,基础还是汉字的标准读音,白音是从汉字的四个调,变成白语七八个调中相应的音调。这样,与白族口音较重的普通白剧演员相比,叶新涛在道白时,吐字异常清晰。1975年,《苍山红梅》参与全国新剧目北京调演,其它剧团只演15天,《苍山红梅》却连续演了两个月,大理蓝天白云、三坊一照壁的场景,以及赤脚医生的少数民族主题,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北京的专家和观众,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1979年,叶新涛饰演白剧《望夫云》的阿凤公主,意味她真正进入了戏剧表演行业,因为这部白剧中有走圆场、台步等很专业的戏剧表演。当时,导演是云南省京剧院的张树勇,在他的指导和要求下,先练基本功,之后才排练。因为饰演的是二八佳人,时年34岁的叶新涛,在张树勇导演的启发下,大胆进行创作,从声腔、表演方面体现人物性格。

这个阶段,叶新涛儿时昆明“哪点来演出,都要混进去瞧”为了逃票,心砰砰跳着偷偷牵住陌生大人衣脚混进去看到的那些演出,全部派上了用场。越剧的委婉细腻,京剧的韵味,豫剧的激越,都在她饰演阿凤公主的唱腔里复活,与白剧唱腔瞬间融汇贯通了。

那时候没有扩音设备,拼的都是真嗓子,下乡演出受欢迎的程度,是“服装道具都演烂了!”

1980年,《望夫云》在北京演出,少数民族戏剧评论家曲六一在《人民日报》这样评价叶新涛的饰演:“嗓音纯厚,音色优美,白剧的传统花音运用得法,塑造的阿凤公主韵味十足。”

1982年,叶新涛赴北京,在社会音乐学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进修。回来的汇报演出,她全部用美声唱《我爱你中国》《茶花女选曲》等,大家听了都不无担心:她还能唱白剧吗?

直到她1983年饰演《苍山会盟》中的玉秀公主,业界才这样评价:进修之后,在白剧的声腔表达上,如虎添翼!

1986年,饰演《白洁夫人》,这对时年41岁的叶新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有难度非常大的“三圈台步”“蹉跪”和“飞跪”。蹉跪就是朝前跪蹉,飞跪则是跳起来跪,排练下来,双膝青紫肿胀,体力严重透支,但白洁夫人形象的成功塑造,将她的白剧表演艺术推上了更高台阶。

1991年,叶新涛饰演《阿盖公主》,在昆明参加全国第三届艺术节演出,获表演一等奖;随后,此剧又赴福建泉州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演出,叶新涛获优秀表演奖。1994年,该剧获国家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叶新涛同时获文华表演奖。

期间,因为先后成功饰演《望夫云》的阿凤公主、《骑牛配亲》的白圭公主、《苍山会盟》的玉秀公主,以及阿盖公主,叶新涛被时任《中国戏剧》杂志副主编的安志强撰文美称为“大理公主”。

1996年,《白月亮白姐姐》开排,为培养新人,叶新涛饰演苦婶,由新人杨益琨饰演女主阿月,两代白剧女主,在《白月亮白姐姐》中完美交接。当年,苦婶一角,荣获云南省文化厅“特别荣誉奖”。

2001年,叶新涛在《情暖苍山》中饰演田秀兰,获云南省文化厅“最佳表演奖”。同年,被国家戏剧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会员。

2003年,叶新涛退休,直到今天。

事实上,从北京进修回来,到1986年担任大理州白剧团副团长、1998年担任团长期间,叶新涛就带着白剧团的年轻人学习声腔、表演,毫无保留地将白剧表演艺术传授给大家。退休后,她仍然致力于白剧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带出很多新人。也正因为如此,叶新涛被评为白剧州级非遗传承人,白剧省级非遗传承人正在申报之中。

“我从来都不会吝啬自己的方法,只要你愿意来学,我的大门随时敞开!”聊起白剧的非遗传承,叶新涛这样表态,一点都不像75岁的老人。她神采飞扬,言谈爽朗,一代白剧艺术家的风范流溢于眉梢眼际,无比动人。

叶新涛,女,汉族,国家一级演员,国家戏剧协会“德艺双馨”会员,先后担任大理州白剧团副团长、团长、党支部书记。1945年出生于重庆市云阳县,1955年全家举迁昆明,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弥渡血防站,因文艺才能出众,1966年到当时大理县宣传队工作,1971年正式接触白剧,出演《苍山红梅》女主角,随后出演《望夫云》《苍山会盟》《白洁夫人》《骑牛配亲》《阿盖公主》《白月亮白姐姐》等剧女主角。因饰演过多位公主,被《中国戏剧评论》誉为“大理公主”。荣获国家文化部“天下第一团”优秀表演奖、文华表演奖(扮演阿盖)等大奖,传略编入《中国当代名人大辞典》《中国戏剧家大辞典》等几十部辞书。目前,白剧省级非遗传承人正在申报中。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