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大理州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新闻通气会召开,会议通报了我州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主要措施、工作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重点。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从通气会上了解到,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州通过建立健全政策体系,采取强有力措施,压实责任,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紧紧围绕洱海保护治理和打造世界一流“洱海绿色食品牌”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三禁四推”,深入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绿色生态转型发展。
2018年8月,州委、州政府作出《关于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重大决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三禁四推”,即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行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2018年大蒜种植面积比2017年减少10.18万亩、减82.4%,推广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主的绿色生态种植19.64万亩;禁售外调含氮磷化肥18387吨,收缴处置高毒高残留农药58件,实现含氮磷化肥清零禁售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禁售禁用。2018年化肥、农药使用量为1.4万吨、282.2吨,分别比2015年减47.8%、16.7%。
我州以优化空间布局为龙头,全力打造规模化主导产业。按照大春、小春和常年生作物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及轮作模式,扩大低肥水作物种植面积,重点培育和壮大绿色水稻及稻渔综合种养、绿色烟叶、特色水果、中药材等产业,推进种植业总体空间布局调整。将洱海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周边200米、洱海及重要库区周边500米和城市建成区划定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全面完成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关停搬迁;限养区要求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推行适度规模集中养殖,加快奶牛、生猪产业向流域外转移发展。科学划定渔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切实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2017年开始除银鱼特许捕捞外,洱海实行常年封湖禁渔,不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实施“生物治污、以鱼控藻、以鱼净水”。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建设工程性稻渔示范基地6300亩以上,积极打造“洱海牌”生态米和稻田鱼。
以实施“三禁四推”为抓手,全力推进绿色生态转型发展。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技术方案,强化科技支撑;组建12个专家组,开展技术推广和业务培训;大力推广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主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以资源化利用水平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畜牧业平稳健康发展,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奖补机制;稳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总投资4.1亿元的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建成运营,总投资5.67亿元的洱海流域特大型生物天然气项目建成试运行;落实奶牛养殖基地县和加工企业所在县市工业产值、税收分配机制,加快奶牛产业转移发展。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创建名牌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营销水平;以发展休闲农业为载体,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州将坚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洱海保护治理和打造世界一流“洱海绿色食品牌”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三禁四推”,深入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绿色生态转型发展。要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2019年力争建设绿色生态种植基地32.88万亩,抓实含氮磷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禁售禁用,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收集处理畜禽粪便14万吨以上。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积极构建农田尾水末端拦截消纳体系,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切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工程治理减排和生态示范带动作用。
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大理日报、大理广播电视台等省州媒体以及大理市、洱源县融媒体中心等相关媒体参加发布会。
记者 王淑云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