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一个下午,一段精致的文化之旅。
不知不觉,大理读吧已走过了34期。
提到大理读吧,就不能不提80后白族作家又凡。从1997年起就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又凡,至今已刊发并出版小说、散文、评论、游记300余万字。《春城晚报》《珠海》《大理日报》《大理时讯》等报刊先后邀约她开设了“大理客栈”“云的南方”“东张西望”“音乐大理笔记”“又凡手记”“非遗大理”等专栏,作品集有《花事》(女性题材小说集)等。2002年获全球原创中文网络文学大赛优秀奖;2012年获滇西文学奖;2015年自编、自导大理客栈题材微电影《两个人的大理》,网络点击率过百万。
大理读吧是又凡在“书香中国”的大背景下,于2016年3月发起的读书活动,由大理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大理州文联指导,大理人民广播电台、999微大理主办,《又凡微刊》承办,倡导“来大理,读书吧”。每期的大理读吧都邀请大理和外地作家与读者面对面,现场分享创作观点和创作故事,并签售作品。
用又凡的话来说,大理读吧,“就是一场关于文学、友谊和生活的茶话会。”
友谊 让人生更有温度
春风不到花不开,彩云不邀春也来。
6月29日的大理,因为一本好书、一群好友而变得温暖柔软。大理读吧第34期,张焰铎老师携他的作品《彩云不邀春也来》,与大理读吧的新老朋友相聚一堂。应他与大理读吧邀约,同期出席的,还有晓雪、汤世杰、乔传藻、张庆国、王宁等嘉宾。
这是一场“书香”与“友谊”的盛宴。
1943年6月14日出生的白族作家张焰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五期进修班学员。作品多次选载、转播和编入教材。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终身不离乡野的村夫,钟情底层生活的歌者,如守望禾稼一样守望家园的素人。”《彩云不邀春也来》是张焰铎老师在75岁时回到故乡大理“七五村”,收集整理“平生所写”75篇散文,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献礼的散文集。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几十年生命换回的历练”。
得知大理读吧要分享这本书,张焰铎老师的几位好友,同时也是云南文坛的前辈——晓雪、汤世杰、乔传藻、张庆国、王宁不辞辛劳、欣然前来。
“三塔与七彩长虹在苍山洱海间的美妙书写,展开为塔与城、塔与文化、塔与世界的泼墨、挥毫、走笔,即使留白,也行云流水,风生水起。”随着大理人民广播电台主播娓娓的声音,大家渐渐进入了张焰铎老师勾画出的《1980年代的挖色苍洱》,似乎感受到了他对亲人、对师友、对时代生活的感恩,听到了他在与大自然的对话。
张焰铎老师说,“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节日,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值得交往的朋友,有几段值得回味的友谊,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对于文学,张焰铎老师表示:“文学在我生命中就是一种幸福,因为你可以把对人生的思考、感恩用很简练的文字写出来。但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真诚,没有真诚,文学就没有力量。”
对友谊和阅读,汤世杰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情,放大到天地间,应该是我们对天地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敬畏,这情感,是催生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篇好的文学作品,除了要以情动人,还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文悦人。对于写作者而言,阅读显得更为重要,他先得生存、度日,尝尽人生百味,才会有丰富的阅历,才会有感悟,此时又有一支笔,他就可以开始写作。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阅读,让阅读丰富人生。”
参加完分享茶话会,晓雪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为了一本书,大家聚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里,谈谈文学、友谊和生活,是一件惬意的事,真正是‘书香飘处人间天堂’。”他说:“张焰铎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人品好、作品好,对大理的文学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希望大理读吧越来越好,为大理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文学 让城市更优雅
深情的朗读,让美好的文字在时光中永恒;匆忙的时光,在人们的倾心聆听中放慢了脚步。
阳光正好,在志愿者们真诚热情地微笑中,走进天泰·大理十畝的喜心主屋(大理读吧分享·茶话会举办地点),错落有致的书架上,有序摆放着各类图书,微暖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如水温良。
2018年12月30日下午,大理读吧第27期,《大理 徐霞客未了之兴》分享·交流会在天泰·大理十畝的喜心主屋举办。当天,大理读吧公共读书空间正式落地天泰·大理十畝,从3年来大理人的“移动书房”,成长为一个实体书店,成为书友们读书、品茶、交流文学艺术的地方。
从最初的大理大学“一点书屋”,到大理古城古斯麦咖啡书屋、榆人记忆美食城、巍山喜舍、祥云维德轩、古生村乡愁小院、宾川爽馨石榴园、大方书店、床单厂艺术区等有意思的地方举办的读书活动,再落地成实体书吧,又凡说:“这其实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是发展的必然,特别是去年12月30日大理读吧落地天泰·大理十畝,从此大理读吧就成了一个书店、大理人的书房、文学艺术会客厅,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文化、大理、写作、旅行。”
三毛说过:“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如今,各种各样装帧精美的经典读物和畅销书陈列在时尚华丽的书店里静候人们光临;获奖电影、纪录片亦可轻松点播;更有广阔的网络资讯随处可见。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自己有多久没读书了?是否在某一刻,曾经心血来潮地列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却迟迟没有行动?……
阅读,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如何让阅读变成一件愉悦的、简单的事?又凡说,来大理读吧,每月阅读一本有营养的图书,把读书的想法落实为具体的行动。
据了解,大理读吧每月举行一期见面会,每期邀请一位作家来分享自己的作品,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心得。被邀请的作家大多是大理本土作家,还有少部分是写大理的外地作家或是畅销书作家,让读者更好地从读身边人的故事或者身边人的书出发,进行关联度更高、现场感更强的阅读。“其实我的初衷很简单,因为我自己也是写文章的,希望能有一个读书写字的地方,好朋友们一起聚聚,茶话文学、友谊、生活,从而更好地创作,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大理,也认识大理的本土作家。” 作为大理读吧的创始人,又凡说:“交通的便捷、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强势冲击大理,大理的本土文化无形中被渐渐淹没,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只有保持自身特色,加强大理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弘扬,才能在强大的外来文化冲击下生机勃勃地生存下去,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稳占一席之地。”
为此,大理读吧一次又一次地作出了新的尝试。
2019年4月14日,大理读吧第31期——喜迎三月街“云水心画”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在大理州图书馆举办。
从读书延伸到读画,又凡说,为了区别于传统读书活动,让其接受度更高、参与性更强、外延更广,大理读吧一直在努力,让读吧结合时下一些“热点”与“话题”,让阅读不再是从文学到文学,而是从文化、生活到文学。
“有的人说大理读吧书香清雅,有的人说它是诗意周末,而于我来说,它更多的是故乡和归宿。来大理读吧,面见新老朋友,知己故人,每一次都能找到灵魂的故乡,找到心灵的归宿。”祥云县作家协会主席、诗人郁东说:“特别像此次张焰铎老师的分享茶话会,不仅能近距离接触张焰铎老师及云南文坛前辈大家晓雪、汤世杰、乔传藻、张庆国、王宁老师,还能倾听他们关于写作和做人的真言真语,收获颇大。借用著名作家王蒙的话‘苍山洱海哺育了一个最美的民族’,那么,我觉得今天的大理读吧,正在引领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让越来越多的人多读书、读好书。”
交流 让生活书香弥漫
5月25日,凤仪镇文庙内书声琅琅,古朴幽雅的小院中书香阵阵,大理读吧第32期—— “书香凤仪 全民阅读”儿童之家读书会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到了“六一”儿童节的快乐。
舞台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以及老师一起读书,共同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这样的主题活动,已成为大理读吧一道靓丽的风景。
“大理读吧自创办以来,以交流、传播、传承、弘扬大理文学、艺术为己任,旨在构建大理文学艺术公共交流空间,助推大理文化发展。”又凡说:“每一期大理读吧都会根据作者和作品的实际情况来策划举办,作者只需要做两件事:提供活动用书50册,准备40分钟左右的创作故事和创作观点分享,其余的事情,都交给我们!”
又凡说的“其余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要提前精读作者的文章,要联系相关部门,要做好后勤保障,要组织好图片、视频拍摄和新闻稿件等痕迹资料的收集,要……
可对于又凡来说,虽然辛苦,而且还要自己倒贴钱,但她并不准备放弃。“大理读吧让我受益良多,我可以和许多作家面对面交流,可以认识很多喜欢阅读的朋友,可以拓展自己的格局,这对于创作非常有好处。”又凡说:“下一步,我们将在保持文学艺术纯粹性的基础上,积极策划主题,密切结合大理文化特质,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形式,为书香大理奉献力量。”
一点一点的努力,一期一期的积累,终于换来了一树又一树的花开。大理读吧以其浓郁的书香环境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广受大众喜爱。“对于大理读吧,我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但我却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的初中英语老师是大理读吧的忠实粉丝,每一期他都要从鹤庆过来参加。”在市农业局工作的宋伟志一边看书一边和记者聊着:“文学创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和作家面对面交流,让我们更容易读懂作家的感情。读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能养成孩子勤学好读的良好习惯,所以我就带着媳妇孩子一起来参加活动啦。”
“大理读吧发展到今天,来参加活动的市民越来越多。” 大理大学文学院的苏文强马上就要升大四了,而他做大理读吧的志愿者也快满3年,他告诉记者:“因为热爱文学加入了大理读吧,和又凡老师学习写作的同时,我负责活动的现场摄影、新闻稿写作及音响调试等工作。通过大理读吧,我认识了大理的很多作家,了解到更多的大理文化,写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大理读吧就是学校之外的课堂。”
“大理读吧的意义不仅只是分享了多少作家、多少本书,同时也在作家与读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作家跟读者之间能够面对面交流,让作家第一时间就能得到读者的直接反馈。通过这种新书分享会的方式,营造读书氛围,引领、鼓励大家更好地读书,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初衷。”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大理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纳张元说:“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振兴,同时也是文化上的振兴,希望大理读吧能够延伸到农村、基层、文化站等地,提高人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下一步如何建立书香社会及服务乡村振兴作出更好的示范,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翰墨丹青流溢彩,书香深处自清凉。总有一本书,如夜空中那些璀璨的星星照亮你前行的路;总有一种朗诵,不知不觉间就击中你内心的柔软,让你的人生从此坚定从容。来大理,读书吧!好朋友一个月见一次,跟随着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一起去追忆岁月深处的动人风景,去寻找灵魂里相同的共鸣。
(图片由大理读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