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6月10
星期一 第1370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喜洲大慈寺 关于开展以政府安排工作方式退出现役的退役士兵办理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的公告 大理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百问百答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喜洲大慈寺

□ 作者 尹祖泽 2019 年 06 月 10 日 星期一 阅读:90

大慈寺位于喜洲镇的南面,寺上村的村头,紧邻寺里村公所,坐东朝西,临村路。大门简单,两个砖墩牵引两扇铁质大门。可惜没有写寺名,外地游客是不知道的。

大慈寺始建于唐南诏(公元738年-902)时期。据《喜洲镇志》记载:大慈寺为大理地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前有白塔的遗址,出土梵文砖。大慈寺一直都是喜洲民间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

那天,笔者由小铁门进去,只见左手边(南面),是一座魁星楼,三空,中间主楼两层,二楼门楣提写“笔点文章”几个大字,楼里面塑有魁星像,抬眼就能见到披甲戴盔的魁星神。魁星神相貌清秀,胸饰一面圆镜,左手抬墨盒,右手执笔,圈点文章之势。中楼左右是两个门洞,但只剩门框。左门框挂有一块匾,提写“鳌送贤才”,右门框的匾提写“读书便佳”。魁星楼没有楼梯,人上不去,想必是搭楼梯上去塑的魁星神。魁星楼前面有一座石香炉,点燃的香烟袅娜飘向魁星楼,向魁星神传送祭拜者的心愿。魁星楼下有一条甬道,甬道旁边植树栽花环境清幽,甬道通向对面的照壁。照壁新修,高大雄伟,飞檐上翘,灵动飘逸;雕砖镶框,绘画提诗,白族建筑,民间工艺,彰显其上。

大慈寺分为两个片区,东面是寺庙群,西面是华中大学校址的展馆。东面的寺庙由北至南建有玉皇阁、观音殿、文昌殿三处。笔者先由玉皇阁看起。玉皇阁有三层,是重檐式塔状的木结构建筑。进入一层大殿,只见一位老人跪立,朗朗说着祈祷的吉言,左右两位妇女不停地叩头,嘴里说道;“借您吉言!借您吉言!” 原来两位妇人是为他人的喜事来祭祀神灵的。此仪式喜洲人又称作“道喜”,也就是结婚人家向神灵报告喜讯,希望得到神灵的护佑。中间作祷告辞的是守庙的老人。她负责寺庙里的清洁卫生及照看香火,也顺便给祭祀人祷告吉言,收取一点酬劳费。等祭祀完毕,笔者向守庙人请教所塑神像的身份名称。老人介绍到,前廊是四大天王,殿内中间神龛塑的是王母娘娘,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皇后,王母娘娘旁边是一对恭敬的童男、童女。王母娘娘左边是托塔李天王,右边是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属佛教,居然能跟道教的神塑在一起,相安无事,和谐共处,这就充分说明了白族文化纳四海之精华为我所用的坦荡胸襟。神龛后面有一把木楼梯通向二楼。二楼塑有玉皇大帝。三楼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

参观完玉皇阁,我走向观音殿。观音殿是回廊式的木结构建筑,背对玉皇阁的回廊内塑有戴官帽的药王。药王端坐,和颜悦色,左手持药碗,右手抚药典,一副悬壶济世的神态。

观音殿是个四合院,旁边是本主庙。观音殿在北坊,东坊是文昌殿,西坊和南坊没有塑神像,里面堆着杂物。走进观音殿,来“道喜”的人祷告完毕。笔者有机会请教守庙人。守庙人说,中间塑的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顶端塑的是如来佛祖。看到这种排列方式,我想起“天外有天”和“佛法无边”这两个成语。观音菩萨左右还塑有两位菩萨,我请教两位菩萨的神名。守庙人说,左边那位是瑶池经母,是玉皇大帝的母亲;右边持八卦的是地母,地母前面站立的是日、月童子。听完老人的介绍,我确信无疑白族宗教文化的多元性……

参观完观音殿,我随守庙人走进文昌殿。文昌帝手持如意,有王者风范。文昌帝左右是“贤才”和“取录”两尊神像。孔子的牌位是木制的,摆在左边。守庙人说,原有孔子的塑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

看完东边的庙宇,我又去了西边的展馆,看武汉华中大学在大慈寺办学的图文、实物展览。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华中大学(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在喜洲乡绅的邀请下于1938年迁至喜洲大慈寺,1946年迁回武汉,在喜洲8年之久。著名学者韦卓民、游国恩、包鹭宾等人曾在此任教。著名作家老舍曾来华中大学讲学,并在《滇行短记》中对当时的喜洲有过精彩的描述:“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到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

这个展览馆是市文化和旅游局创办的,有专人管理。我找到管理人员,并说明参观的来意。管理人员二话不说,拿出钥匙带我去参观。打开门,开了灯,室内豁然明亮,墙壁上一帧帧照片、文字,述说着八十年前华中大学在大慈寺办学的情况。一件件实物、一本本书;学生宿舍实物的布置,学生上课时的蜡像,抗日演讲、歌咏比赛等等记录下了当时艰苦条件下华中大学师生同心协力办学,同仇敌忾抗日的热情……

看完了展览我受益匪浅。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当时的有识之士为了保住中华文化的命脉——教育不被奴化,千辛万苦地将内地有名的大学纷纷迁往大西南,在偏远的乡村安下书桌,老师坚持授课,学生坚持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才,输送人才,这无疑是史无前例的文化长征和文化传播。华中大学的迁入无疑也给喜洲带来新思想新事物新风气。“电灯”这个词在当时喜洲人的口头应运而生,是喜洲人亲眼见华中大学用汽车引擎发电点燃了“灯泡”,而名之曰“电灯”。据图片资料介绍,华中大学卞彭教授与物理系师生当年在喜洲设计和筹建了第一个水力发电厂(万花溪电厂)。

两个小时的游览让我对喜洲大慈寺有了更新的认识。喜洲大慈寺看似普通,不引人注意,但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它本身具备的宗教文化和华中大学的展馆就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其丰厚的史料更是耐人寻味、值得研讨。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