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桥镇紧紧围绕“建设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特色旅游、生态良好、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工贸型新市镇”的战略部署,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委集体研究经济领域重大问题,招商引资春潮涌,筑巢引凤凤栖来,新型工业、GDP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为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
新型工业有序发展。银桥镇党委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思路,调整充实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成立4个重点产业招商领导工作小组,科学制定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2018年围绕提升《大理市银桥镇绿色食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设的软硬件环境,外出招商19次,与30余户企业进行对接交流,加大了项目储备,加强了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一是完成明阳集团西南研发中心项目的一期摘牌工作,二期完成了地块迁坟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工作;二是加大下关沱茶项目厂房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完成厂房基本建设工作;三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建成银桥镇第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四是深入开展质量强镇创建工作,全镇产品质量不断优化。2018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招商引资3亿元、工业总产值12.3亿元。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大理市银桥绿色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项目,全镇农业种植区域设施更趋完善,农产品规范化和标准化更加突出,农户与企业连接更加紧密,绿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框架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镇通过有序流转,已发展苍山雪茶1500亩、蓝莓2100亩、有机水稻1500亩、苗圃花卉1300亩、无公害蔬菜1620亩、食用玫瑰300亩、大棚无公害蔬菜150亩、薰衣草150亩、现代烟草2380亩;引进和发展了天赐蓝莓、福安园林、彬彬园林等农业龙头企业14家,银顺蔬菜种植、银燕香葱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个体规模经营户35户;已有“好宝”有机大米、“良道”有机大米等2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天赐”蓝莓、“金苍银洱”蓝莓、“奥之蓝”蓝莓、“榆红”玫瑰、苍洱生态茶等5个产品实现“绿色生态种植”,初步构建起“花、果、树、菜、米、茶”六大特色产业,《大理市银桥绿色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中的28个项目建设初具规模。2018年,全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28元,比上年增长10%,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特色旅游有机融合。全镇严格遵循“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保护促发展”的理念,以全域旅游示范建设为抓手,有机融合“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优势,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及城旅、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围绕“西国干城、平分百二、无为八景”等众多民族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和加大全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力度,大理银桥国承旅游度假休养项目和大理银桥灵泉溪康养度假基地项目稳步推进,茶马古道旅游路径修复规划设计工作有序展开;二是围绕“银桥花海”精心打造生态篇,建成云海芳草、隐仙溪农庄、陶然田社、蓝莓、玫瑰等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全方位提升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养生价值;扎实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将云海芳草及时上线,并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完成中心集镇旅游公厕总体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三是把“伊美农庄、云海芳草、冯氏玫瑰园”纳入非A景区管理,同时将银桥好山好水好花好风光融入有机小镇建设之中,实现镇即景、景即镇,镇景互动、景镇融合,进一步凸显“金水银桥”应有特色和旅游功能;四是围绕“本主庙、古村落、洱海湖滨带和特色农业”等民俗文化资源,将民宿客栈逐步向传统村落、古院落和山脚沿线发展,同时深入开展“薰衣草文化旅游节”“白族乡音会”“绕三灵”“三月三”“最美客栈”等民俗文化活动,让游客体验民俗文化风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村落古民宅魅力,“金水银桥”成了一张“白族特色文化展示区、乡村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投资开发风水宝地”的响亮名片。
赵志斌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