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5月7
星期二 第1347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明日之湖 ——青年作家北雁环洱海田野调查笔记之六

第3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明日之湖 ——青年作家北雁环洱海田野调查笔记之六

2019 年 05 月 07 日 星期二 阅读:52

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晴

下末村行

在洱海之畔远远看去,就发觉下末村房子林立。毫无疑问,这同样是一个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村子,先前路过村西边的大庄村委会,“小康村”“文明村”的匾牌似乎早已说明一切。新建的楼房大都三层之高,为了突出古色和土气,有人甚至用水泥浇灌好底楼后又在二三层改为砖木结构。大门、照壁都十分气派,沿路还常能看到高大阔气的玻璃立窗,小院子里闲植一两株树,坐在树荫下喝茶或吃饭的闲适意境让人好生羡慕。在每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对这里的生活状况一概无从知晓,也根本来不及想象他们的甘苦酸甜和喜乐哀伤,但是看到如此精细的房子,就给人一种幸福美满的直觉。而许多新建的房子形成了一个个笔直的巷道,并且都能通到洱海,似乎也让更多的人家共有了洱海。信步走到湖边,沿岸的房子紧随湖岸自然错落,显得明朗开阔、意境悠远。

从古至今,白族人都非常重视自己的住宅居所,甚至将之当作是人生和事业成败的一种重要标志。白族民俗学者赵勤在《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中曾作过归纳:“(白族人)不论商人还是普通百姓,或者读书做官者,更多的是获得功名,或者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都会积极为家乡做慈善事业。为向世人展示自身经历所积淀的文化,让人们更深地解读他们饱经沧桑、兼程风雨的创业故事,还有更多是以教育、启迪后人,由此他们选择这个特殊的建筑文化符号,作为彰显人生成就的最精彩承载物。”而且在“建房盖屋时,(白族人)必定要作充分的规划和思考,如同完成一份答卷一样,要让人满意,让人深思,让人敬仰。大多数白族民居的构建,都是下了很大功夫。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座建筑的年轮,都记载了一段生动的历史。”

在下末以及洱海周边的白族村落,华丽的现代白族民居建筑,无不印证了赵勤先生的一番论述。但我还是喜欢那些半旧的房子,有一种时光的古气和贵气,建盖在洱海之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如同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从建筑工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族是一个非常智慧的民族,首先是他们的建筑材料大都就地取材,在那些裸露的土墙上就夹杂着许多螺蛳贝壳,可见当年建房时就直接选用了湖边的泥土沙石。还有不少老墙是用石头砌成的,大理有句俗谚是:“石头砌墙墙不倒。”历史上,大理地震频发,在与自然的抗争中,白族人建房都注重牢固可靠的原则,而苍山河谷地带石头冲积较多,便也就成为了当地人建房的首选,而且这些材质还能迅速融入泥土。第二是白族包容接纳的民族精神,让大理的民居较多地吸纳了汉式建筑的工艺,赵勤先生甚至认为大理白族民居就是汉式建筑的白族化和本土化。第三是崇尚自然的情结,使白族民居能够较好地融合于自然。在洱海边放眼望去,整个大理坝子的民居建筑,都是一色白墙青瓦,与苍洱田园风光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每一个小院落,都是“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房子。行走在下末村中,可以从半掩的大门里看到,每个小院都无不植花种草,当然也不缺乏一两棵高大的果木,此时残花落尽,枝叶新发,便有老人坐在树荫的摇椅上安详岑静地度过这一段休闲时光;还有淘气的小孩,正骑着学步车在院子里滑来滑去,带来无限欢乐的生气。

重要的是白族的房子都有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苍山洱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理坝子西高东低的地势,所以大理的白族民居大都坐西朝东,开阔的眼界寓涵着高瞻远瞩、后世昌达的美好希冀。而这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大门和照壁,这是一个家庭文化、地位或者说是门第的标识,于是人们就将一些简要的文字题写在上面,暗暗表述出一种崇高的家风志向,同时也透视着一个家庭的美德、荣誉与光辉传承,比如“清白传家”“鹤琴家声”“邺架涵关”“三槐士第”“科甲第”“进士第”…… 这许多内涵丰富的房子,不仅留住了我们的根,让我们记住了乡愁,并始终记得血管里流着怎样的血液。但从下末村往远处望去,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坝子,白茫茫一片,似乎整个坝子都让房子挤满了。特别是苍山脚下那些风景绝好的地方,在20多年前的求学时代,那些地盘似乎还是农耕地或是大沙坝,如今都换成了密密麻麻的房子。然而这其中,有许多房子大半年时间都是空锁着的,顶多就是在过年时回家住上一晚而已,却还要细分出妻儿郎女和客房堂厅。想当年大多数人都是全家挤在一阁房里,便也有了那么多亲切的令人数十年记忆犹新的回忆:讲故事、猜谜语、说闲话、谈理想、话将来……别是一番亲情滋味,可这样的故事已随我们住房条件的改善趋于消亡,如今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百分之百的孤独者。

我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在洱海边娶了媳妇,大约三五年间,他一项重要的事务就是回家盖房子,却要和环保、土地等执法组做游击一般周旋,人来我撤,人走我盖,断断续续,建建停停,大约五年时间过去,他的三层小楼依旧无法封顶。有一天我不禁问他,我们要这么多房子干什么?我们住得了那么多房子吗?马云断言,不久之后的中国,最昂贵的不是房子和车子,而是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和绿色健康的食品。可我们所有人都似乎还生活在一种低质量的物欲里。

巷道里还留有一两处老房子,高房大院的派头,让时光打上了尘封的印迹,可惜大门紧锁。还有一两个院子,由塌墙和旧室组成,倒也是一番风雨沧桑的感觉,如同孤独的遗世者,抗争着岁月。巷道拐角处还遇到了一个小寺院,里面正在办着一桩客事,院心的大殿门前,有几个老太婆正在帮主人家磕头敬谢,我很想去看看房子里究竟供奉着怎样的神灵,但看到院里人来人往、热烈喜庆的样子,我只得在门口观望片刻,便转身离开。随着时世变迁,从前那些让人敬畏的神灵,如今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而人们竟也能在神灵面前放肆地张狂喜庆、不拘礼俗、大吃大喝。

村中央有两棵大青树,大伞一般撑开,似乎年岁相当,用粗壮的枝干见证着时光的流转和村落的盛衰。匆匆春又至,两棵大树又很快披上了绿装,但我却在类似残红的叶瓣中发现了两棵树的异同:一棵发红芽,一棵却发绿芽。新芽渐渐绽开,透出里面青嫩的叶色,树下便落满一地或青或白的芽苞,如同花瓣一般怜人。大青树为桑科榕属植物,又名高山榕、大叶榕、高榕,在白族村庄被视作“风水树”,一般种在地点较为开阔的村心或村口,四周便成为村民的重要活动场所。树下用条石镶上六边形的护栏,护栏外面焊上一圈座椅,有许多老人坐到了上面,也不知说到什么兴致地方,便都一起咧开嘴,欢声言笑。树下有个小集,村子太大,所以集子规模也不小,只是还不到开集的时候。沿街的超市、诊所、茶室、租车行、农药店、理发店和烧烤摊,还有一个“肉食检验所”的招牌,让人依稀看到了村人的寻常生活。

对于肉食检验所,我相信大理人都不会陌生。似乎为了印证它的存在,此时隔壁一个沿街的店子前面就摆了一桌午餐,店主和几个朋友吃得兴味正浓,一盘“生皮”让我馋出了口水。大理人都有“吃生”的习俗,尤其是在大蒜成熟的立夏前后,把刚宰的生猪用麦秸连皮烧得半熟,再将鲜嫩的肚皮肉或是后腿肉切成细柳,当然也有人会切开火腿剔去外表的腊肉,将新嫩的红肉切成细丝,然后在用蒜泥(据说可以杀虫)调好的醋水里蘸吃。鲜嫩可口,别有一番嚼劲。特别是饱浸盐份的火腿肉,吃起来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肉食困乏的年代,生皮是白族人招待客人的上佳菜肴,贫家小户往往只有过年杀年猪时才吃得上一次,我听母亲说当年杀了年猪,外曾祖父常常要吃一个月的生皮,最终生肉挂成腊肉,方才罢休。

村子北边的三圣岛并不是岛,甚至连半岛都说不上,但看旁边的碑文里说是诸葛亮四擒孟获的地方。晚上回家,我重新翻开《三国演义》,在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之中,开篇就能读到:“却说孔明自驾小车,引数百骑前来探路。前有一河,名曰西洱河:水势虽慢,并无一只船筏。”西洱河曾为洱海古名之一,如若传说是为事实,那么《三国演义》中的“西洱河”该当就是今日的洱海。而关于孟获第四次遭擒,后文如此写道:“孟获当先呐喊。抢到大林之前,趷踏一声,踏了陷坑,一齐塌倒。大林之内,转出魏延,引数百军来,一个个拖出,用索缚定。”如此五十余字,就将孟获第四次遭擒的经过描述得无比周详,同时也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现得细致淋漓。《三国演义》应该是我人生中看过的第一套“大部头”,而且那是1964年出版的竖排繁体本,定价不过二角多钱,至今那套书的下集还保存在我老家的书架上。那时的我大约就是十岁左右,却常常乐此不疲地和来我家盖房子的老手艺人一起谈论三国故事,热烈的气氛至今让人难忘。今日回村,已经很少有人和我谈论读书和写作了。更多时候,孩子们沉迷的却是手机和游戏。但即便游戏,两个年龄悬殊不到三岁的,也都找不到共同的兴致所在。因为哪怕就是一年之隔,津津乐道“吃鸡”的孩子就对那些“星际争霸”“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的“前辈”不屑一顾,甚至当作“出土文物”一般对待了。就如同我在三圣岛亦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听历史的所在,小亭子里一位老人正在纳凉,我费劲地问了半天,耳背的他只能给我提供几个村名而已。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