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大理点苍山,不仅因为神奇壮美的自然风光驰名于世,同时还因为数千年来人类寻访并与之亲近的足迹而留有无数的人文佳话,直至今天依旧是世人心中一个神秘的向往。
位于苍山西坡的石门关就是这样一个神奇幽秘的去处,云遮雾绕、天开石门、碧水幽幽、危崖飞瀑、洞隐桃源、万顷松涛……千百万年来,地质的演变与造化的神奇,在这里幻化出鬼斧神工的自然神迹和迷人风光,从而吸收一代代文人墨客留连忘返,大旅行家徐霞客、被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状元杨慎和大理一方巨儒李元阳等众多才子佳人,均曾在此留下大量的名篇佳作。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借此次春行漾濞的机会,我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石门关。从漾濞县城往南行车8公里,便来到石门关景区。下车往东,远远就能看到山峡尽头漫山碧透的苍山之中,有一道狭窄高危的石门在云山雾海中隐隐若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几转几弯,石门关就已近在眼前。可像是一种特意的安排,旷野里的风突然带来一场清凉大雨,顿时大雾涌上,前不挨村后不着寨,我们一下子就被雨水和大雾隔在了隐世之外,茫茫然而不知何处也!
幸好几位同行的朋友带有雨伞,雨水持续时间亦不长,然而太阳一出,则云开雾散。在尘世中钻营劳碌,我庆幸能有这样一场大雨为我涤尽一身俗气,可以一身清净步入苍山。石门关被誉作是“苍山之门”,对我而言这还是一个神圣的心灵道场,十多年前,在我完成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中,就已经有过一次魂牵梦绕的神游。但我想不到它竟是这样奇迹般的存在。苍山之中,陡然出现了一道大约两百米长的一线天深谷,抬头一看,两面光滑的石崖恐有百米之高,危然不见天日,行于谷中,我能清晰地看到两边危崖上颇为对称的山石洞穴,隐隐再现了地质变幻在这座大山上留下的父性阳刚。
然而石门关却绝不缺乏母性的柔美。崖下有路,路下面淌出一涧清水,泉潭瀑布,水流淙淙,往往成渠。而初入关口,我就发现石崖下面苔藓滴露,绿树垂荫,不知何时钻出地面的嫩草已经把山谷渐渐染绿,一直连至峡谷深处的苍松林莽之中,与近处散落的野芭蕉、栗树和各种灌木融成一色。于是,松风、流水、飘云、走岚,相映成景,尽管天空依旧晴好,我却感到一种彻骨的清凉。石门关内无酷夏!这是被写入各种佳篇美文的丽句,接而骄躁狂热的溽夏到来,石门关绝对就是一个避暑度夏的绝妙幽所。
石门一过,地势已随弯转崎岖的小路抬升近百米。绕过一堵石崖,眼前豁然一片开朗,一种别有洞天的意趣不由得让我们惊叹万状,长谷若游,龙行山间,弯转绵延,遥遥不知去处;而两山危崖兀立,高逾百丈,但我已无遐远望,因为山之一侧,又有一线瀑布叠折而下,有如名媛佳曲一唱三叹之妙,尽显山环水绕之美。及至飞泉跌落,则又有老树、虹桥、奇峰、怪石左右相衬,我苦思冥想,却早已语尽辞穷,再也找不出可以描绘这一意境的词句来。
顺着地势稍为平缓的长峡,我们继续向前登攀,拾级而上。这个纯属天工神迹的石门关峡谷,总有一种园林山水的妙趣,有时一堵崖、一块石、一面滩或是一棵树,都好似障眼法一般隐住后面的幽秘,所以我们移步换景,看流泉、观危崖、望长空、叹深谷、赏古树,纵使思虑万千,亦猜不透其中半点机妙。谷中忽见一块巨石,足有数米之巨,旁边却了无土石连接,我听同行的漾濞文友说,有地质专家认为这是数万年前山顶吹落的一块巨石,从此遗存至此。而今,石关门依旧处于地质演变活跃期,这样的事故历史上亦曾发生过……说话间,只听一阵大风从谷口刮过,抬头一望,顶上危崖高耸,让人不禁想起李元阳曾经写道的“忽惊飙从空中飞坠,声如訇雷,凛乎不可留”,不由得一阵后背发凉。
苍山石门关,一个绝美的仙乡险境!奇峰秀岭,绿透天蓝,碧水流泉,鸟语花香,难得这个寻幽探险之机,便是一次难忘的春天行迹!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