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4月18
星期四 第1338期

大理时讯花甸坝 被套牢的生活 陪伴不应成为啃老的标签 不要把幸福放在男人的口袋里

第4版:花甸坝 PDF原版PDF下载

陪伴不应成为啃老的标签

2019 年 04 月 18 日 星期四 阅读:20

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的播出,“陪伴式啃老”现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追捧,就是因为它直击社会痛点,反映的是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很接地气也很有代表性。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专门对此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7.3%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63.4%的受访者认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解决老人缺乏精神寄托的问题,70.5%的受访者建议子女帮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剧中苏明成的陪伴式啃老,不正是现实中某些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网友们对苏明成的陪伴式啃老评论不一。有人认为,苏明成从小到大,甚至结婚成家之后,花了父母很多钱,算是彻头彻尾的“啃老族”。也有人认为,虽然苏氏父母有仨子女,但只有苏明成一直在身边陪伴,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父母的钱属于天经地义,这也正是苏明成自己的逻辑。两者看法大相庭径,究竟孰是孰非?

现实生活中,像苏明成这样“陪伴式啃老”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行为合不合适?对此,我们有必要先厘清什么是“啃老”这个概念。所谓啃老族,就是有这样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单就此而论,苏明成无疑算得上啃老一族。然而,苏明成的“啃老”毕竟还贴着“陪伴”的标签,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情况下,哥哥妹妹都不在身边,三个孩子的孝他一个人尽了,父母贴补他一些钱,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我本人也有类似的情况。我兄弟两个,我在省城,哥哥在老家。母亲过世后,耄耋之年的父亲行动不便,不肯来城里居住,一直随我哥哥在老家生活。父亲是退休教师,每月有五千来元的工资。而哥哥土里刨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父亲每个月给他两千元,冬季取暖、节日来客,也都是父亲拿钱,甚至哥哥盖房子父亲都贴补了一大笔钱。但我从来没认为过哥哥是在啃老,亲戚朋友和乡亲们也一致认为他很孝顺。因为他的付出,才使父亲能得到亲情的陪伴,度过着幸福的晚年,也使我能够安心地工作。

子女大了,需要自食其力,这毋庸置疑;父母老了,需要照顾和陪伴,也是人之常情。可现实很残酷,面对生存的压力,很多子女难以做到“忠孝两全”,事业、家庭两不误。往往是有能力挣钱养家的人,没时间和精力照顾父母;能陪伴父母的人,却没能力挣钱养家、甚至养活不了自己。更有一些子女,面对年老多病的父母,在事业与尽孝之间无法选择平衡。

无论怎样,啃老显然不对。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已经很不容易。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事业有成,是父母对我们最大的心愿,也是一种孝道。年轻时奋斗积累起来的生活资本,是我们日后行孝的最好底牌。从这点来看,“苏明成们”没有做好,这才是其为人所诟病的根源。

父母需要的是真情的陪伴,而不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的寄生虫;舐犊情深是父母的天性,子女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依然是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想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无可厚非,但这与孩子伸手向父母去要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特别是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陪伴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给孩子一些贴补,并不算啃老。所以,我们不应随便挥舞道德的大棒,随意给陪伴贴上啃老的标签。

有一种爱,叫做“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年轻时好好工作,父母需要的时候倾情陪伴,我想,这才是陪伴与不啃老之间最好的平衡点。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