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中学时代,地理老师就给我们讲过,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地理老师将洱海的传说、美景讲给我们后,洱海在我心中宛如人间仙境,做梦都想去看一看。
说来也巧,中学毕业后,我的大学生涯就在大理洱海旁度过。课余时间,男女同学相互邀约,到洱海公园赏美景、吹海风、晒太阳、吃零食、谈理想,乐此不倦。
那时属于90年代初期,洱海上空天蓝云白,小鸟翻飞;洱海上渔舟轻荡,民歌悠扬;湖面如镜,和风、垂柳,洱海旁无高大建筑物,商业气息不太浓厚,游人来来往往。
到洱海边游玩是轻松浪漫的,在大学校园则是充溢着“粉红色”的:班里的美眉,穿着时髦,涂脂抹粉,“红唇滚滚”,秀发飘飘,艳丽多姿,引人注目。乍一看去,宛若港台影视明星。男生也不甘落后,但男生大都爱运动,饭量好,零花钱很有限。爱酷的男生,就暗地里购买20元一双的高后跟深筒皮鞋,抹上厚厚的一层黑色鞋油,充当价值数百元的名贵皮鞋;再配上一套极有可能是“难民服”的西装,打上领带,抬头挺胸,酷像十足。
同学中有五名本地女生,或许受到“风、花、雪、月”生活环境的影响,面容姣好,身段苗条,声音甜美,秀丽大方,几乎集中了青春少女的所有优点。这“五朵金花”,不但是班花,也是名副其实的校花。她们所到之处,无疑是异性目光的聚集点。
我们应邀到其中一个女同学家新购买的商品房内。房屋崭新,但设备简单,看得出,主人还未搬来常住。五名女同学忙出忙进,烧水、沏茶,做饭、炒菜,并从饭店里端来一部份菜肴。开饭时,以报纸当桌子,鸡、鱼、鸭肉及下关特色菜摆了约20道,我们共有11人,放开肚皮使劲吃,还是剩下不少菜饭。这顿饭,对于我们这些离家较远的乡村学子来说,简直就是“吃皇宴”。事后,“秘密”被我们打听到了。原来,她们以同学过生日为名,与父母要钱来款待我们,用心良苦,无法忘记。
书香弥漫,洱海相伴,时光在愉悦的学习、生活中消逝,毕业了,也就意味着“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曾经相遇,何忍分离?车站内,不少情同手足的同学,相拥痛哭,久久不离。旁人见状,竟也跟着悄悄流泪……
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我参加了“环海一日游”。环游洱海风光,赏白族歌舞,品白族“三道茶”。风光旖旎,“歌舞升平”,人生得意,如此而已。
今年3月,来到阔别的洱海旁,物是人非,美景依存。与大学生涯时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海鸥悠闲,野鸭成群,渔舟不荡,建筑物有所增多。
睹物而思,我坚信,随着洱海保护治理的深入开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洱海曾经美,现在美,将来更美。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