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4月8
星期一 第1330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秀岭赏梨 李宝妹:白曲改变了我的命运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秀岭赏梨

□ 作者 北 雁 2019 年 04 月 08 日 星期一 阅读:34

路开始颠簸起来。车子下面响起了发动机的剧烈轰鸣。我睁开了眼睛。对于这样弯拐扭曲的山路,我向来只能用闭眼的办法,方能抵住那种天昏地转的眩晕和内心的恐惧。但我此时止不住的却是内心里的那一种悸动。车从漾濞县城出发,向西越过奔腾的漾濞江,从此驶入两山相夹的这条著名古道。在我浅薄的知识内存中,大约知道它始建于汉武帝时代,全线贯彻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那时它被称作是“蜀身毒道”,身毒即古时的印度,而它却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南方丝绸之路”,也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源于成都平原的蜀锦和云岭千山的各种名特,就是通过这条道路源源不断地输往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

路出漾濞县城不久,便一头扎入起伏连绵的博南山中,从此又称“博南古道”。山高谷深的特殊地型,加之沿途林莽苍苍、瘴气横生,短短不过一百余里的行程,便造就了它九转十八弯的险恶。同样因为山高道险、气候恶劣,这九转十八弯间,衍生了大量的驿站和店铺,从此博南山间又有了“九转十八铺”之说,路边的柏木铺、秀岭铺和太平铺,都是从两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中留下的地名。

然而正如民间的取名习俗一样,地名的来源同样寄蕴着人们对一切美好的期愿,如平坡、永平等等,及至到达之时,才发觉那是真正的崎岖之地。太平的得名之因也大概如此。同行的漾濞作家梅晋敏就出生在古道边的太平村,村边有一条河被称之为“八达河”,她告诉我说“八达”两字源于彝语,原本是指强匪出没之地。查阅地图,我知道太平铺往西就是永平和云龙,而漾濞县南交保山、北接洱源。自古州县交夹之地,向来都是兵匪横生,加之古道山阻水隔,地形险恶,于是不知何年何月起,博南古道上便流传着一首著名的《河赕贾客谣》这样唱道:“冬时欲归来,高黎贡山雪。秋夏欲归来,无奈穹赕热。春时欲归来,囊中络赂绝。”听歌一曲衷肠断,字里行间,道尽了千百年来往来商贾行人的苦痛与辛酸。

颠簸的车轮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但更使我心情澎湃的是那一段救亡图存的时间记忆。1938年初,抗日战争进入最紧要关头,东南沿海的所有码头、海面均为日军占领,盟军和华人华侨授助的战略物质无法运抵国内,开通滇缅公路,就成了整个国家生死存亡、扭转乾坤的关键所在。危机关头,滇西20余万各族民众自带干粮,拖儿携女齐头上阵,在瘴气横行的崇山峻岭和险滩河谷之间,仅耗时9个月,就用近乎纯粹的手工劳动,筑通了这条全长959.4公里的血脉大通道——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在漾濞县境内总长 63 公里,而其中有很大一段里程就是在当年的博南古道上修建的。此时我们车轮底下这段颠簸的路段,就是当地政府着意留下的原路,至今成为一部生活的教材珍藏在漾濞山水之间,成为滇西人民对那段历史的最佳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其基础上建成320国道,从此成为连通滇西大地的交通大动脉。

然而随着交通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后来大保高速公路的贯通,昔日的交通要塞成了绝对意义上的地理“死角”。1987年出生的梅晋敏当然不会忘记,那时方只13岁的她,就曾有过独自一个人沿着这条老迈的公路,从老家太平村一直走到县城学校的记忆,山高路远,漫漫20公里行程,我至今无法想象一个个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孩子,曾在他们的孩提时代有过怎样的疼痛血泪?又在骨子深处有着怎样的坚韧不屈?她告诉我,孩提时的饥饿让她至今记忆犹新。为了吃饭,那时祖辈父辈们的刀斧,曾让一座座大山化为不毛之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漾濞山水地质博物馆般的千奇百态。汽车就在这一道道沟壑与山梁之间盘旋弯转,缓缓上升,我的眼睛亦被车窗外的景色吸引。路沿随处可见的是核桃树和梨树,正是早春季节,一串串核桃花渐渐干蔫凋落,枝头开始长出青嫩的新叶。与核桃相接的是开得正酣的梨花,但它绝不是枯春里的那种单调和寡白,因为树底纯青的或是逐日泛黄的麦苗已在拔节抽穗,各种恰到好处的颜色在这里交融,反倒让眼前的所见变得鲜亮起来。山势不断抬升,视野亦不断开阔,直到离天空最近的分水岭,我终于有机会看清这种独具特色的山水地貌,数不尽的山梁,掩隐着数不尽的沟峡,果然一派千沟万壑之势,但连接这派气象的依然是我先前看到的那种鲜活与悦目。

梅晋敏告诉我,从江边的柏木直至山顶的秀岭,再到峡谷深处的家乡太平村,包括沿路的杨梅树等等许多村落,这无尽的梨树和核桃树,就是在她离家读书的这短短十多年间逐日种下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如今已在漾濞群山之间绵延数万亩。核桃、梨果成了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命脉,而树底的大麦、豌豆、荞子、玉米和马铃薯等各种作物,则又兼顾了短期的效益。春来花开,秀岭沿线,数万亩山地一色梨白,又成了一块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胜地……

我们的车停了下来,正好就是那段特殊路段的终点。仅仅9公里,其中的意蕴却难以言喻。我们随着一色花香走进秀岭梨园,极目远望,这漫山遍野的梨白紧随一线道路延伸至不知边际的远方。一山新绿谱芳华,万壑梨白绣春风。我知道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一个滇西山区农业县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道路上开启的绿色新征程。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