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州城镇路连网,大道四达任畅行。云路通车圆美梦,笛声越岭送深情。山乡通了致富道。遍山花儿笑弯腰,喜雀喳喳叫。钻林跨涧涌财源,笛声欢快千金冒。芝麻开花节节高,富路有金钥。高山峡谷变通途,告别昔日羊肠道。城乡发展奋新程,红日当头照。”这是大理市双廊镇双岛诗联协会会员杨世忠写的一首山花词。诗词描绘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理市交通跨越式发展,带动城乡经济发展的喜人变化。
大理地处滇西交通枢纽,西通缅甸,北连西藏,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大理成为滇西北八州市的路网交汇中心和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咽喉要道。
大理从古至今就是古道的必经地和滇西交通枢纽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大理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交通事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一时期,高速公路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阶段。国省干线不断改造和新建,农村公路从泥土路到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广大铁路的开通到迎来了高铁动车时代,大理机场通航到计划扩容改造。目前,大理已建成公路、铁路、航空多元便捷立体式综合交通体系。西洱河上新建桥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农村客运、出租、公交等全面发展,方便群众的出行。
40年来,大理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干,县乡路为框架,村级公路相配套,以公路为主,铁路、航空、水运为辅的立体交通体系,滇西交通枢纽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
40年来,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成为大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拉近了我市与周边城市的距离。楚大高速公路于1999年建成通车,昆明至大理开车通行时间缩短至4个小时,大保高速公路于2002年竣工通车,大丽高速于2013年建成通车,缩短了大理、丽江两座古城间行车时间,把沿线洱海、剑湖、拉市海、苍山、玉龙雪山等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连成一片,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上鹤高速2016年建成通车,为大理南北走向新增一条通道,大攀高速公路(一期)2018年建成通车,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滇川两省重要的省际通道。
正在开展的大南高速、楚大高速改扩建、大漾云高速的建设,为加快构建 “北进川渝、南出国境、东连滇中、内网互通” 综合交通网络格局,打造云南次交通体系中心不断夯实基础。
广大铁路1998年建成通车,2018年7月1日10:20时,大理火车站迎来首趟从昆明至大理的动车D8660次,大理动车正式运营,昆明到大理由原来最快5小时21分钟缩短至1小时52分,拉近了昆明与大理时空距离。1995年11月28日,开通昆明——大理——昆明航线,当年完成旅游吞吐量3383人次,2016年,完成旅游吞吐量750487人次。
国省干线改造提速增质
40年来,大理新建、改建了一批国省干道。国道214线大理至凤仪一级公路改扩建(大凤公路一期),2006年建成通车。把下关、大理、凤仪三城区连为一体,具有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功能,便利群众出行。
国道214大理市上关至北五里桥公路(大凤公路二期)2011年完工,连接银桥镇以北4个镇,推进滇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道320线经多次改建,大理市境内段于2015年再次提升改造。2018年,国道320线城区段结合管网改造一并完成路面及人行道建设。大丽公路下关至大理一级公路于1999年完工。大理机场公路、东环海生态环保公路、西环海村村通公路的竣工通车,造就大理最美环湖公路。景观大道、大展屯立交的建成,打通断头路,缓解城区交通压力。三塔下穿隧道、环海路灯光亮化工程等相继完工投入使用,助力旅游发展。
退休老干部李溶铭说,“以前我们到喜洲出差办事,来去都要一整天。”机关退休老干部杨淑芬说,“我是搞文化工作的,1985年我们下乡的时候,去海东要坐小船,坐一夜的小船才能到海东,来返的路程都是坐木船,风浪大的时候,坐着的时候身体不舒服,又担心翻船,身心疲惫。”
农村公路改善出行环境
“七五”至“十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县际油路”“通乡镇弹石路”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的机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以及弹石路的基础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投资约10650万元,完成通达工程289.2公里,通畅工程6公里,路网改造14.8公里。“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总量实现新突破,共累计完成投资14662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45个,新(改)建公路项目里程430公里。
特别是2014至2015年,大理市实施185公里、32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善了双廊、太邑等乡镇山区群众出行困难问题,基本实现全市200户以上自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十三五”时期,我市先行先试,结合脱贫攻坚、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把农村公路建设重点逐步转向自然村组,统筹实施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017年完成302公里农村公路通硬化路建设。
太邑乡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赵进民介绍,在2014年之前,太邑乡全乡的公里数不足90公里,路面硬化也不足50公里。现在,太邑乡全乡有260多公里的硬化路面里程数。道路通了,群众出行非常方便,山区群众的生活也得到彻底改善,太邑乡机动车保有量比以往差不多番了两倍多。
在下一步工作中,大理市交通运输局将还积极的向上级交通部门争取资金,开展安保工程、农村拆并建制村、窄路面加宽等工程,积极推动全市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特别是双廊的伙山村、海东的白秧箐等偏远地区没完成道路硬化的自然村,在2019年开始至在2020年之前,争取把大理市所有的自然村道路进行硬化,达到通达的要求。
桥梁建设成一景
大理地区先民素有修桥铺路的美德,并把修建桥梁视为一种善举,大理享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仅西洱河上东西横跨的五座桥已成大理亮丽的风景线。黑龙桥于1979年新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1993年泰安桥竣工通车,为钢筋混凝土中承式拱桥,两岸由环城通道与洱海南、北路形成互通式立交。下关新桥(美登桥)于2004年改建通车,缓解交通压力。兴盛大桥于2008年建成通车,主桥为五跨无推力连拱结构,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兴盛大桥超长桩、体外索、钢箱拱桥新技术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多种运输方式方便市民出行
大理道路运输经历了从背挑、畜驮、人畜力车、机动车发展的历程。1981年,开行往返于下关至昆明当天到达的客运班车。1982年,下关汽车运输总站在全州12个县市开行支农班车。随着客运市场的发展,目前大理市5个客运站,在册客运企业有24家,有省际线路6条,车辆15辆;州际线路47条,车辆356辆;市际线路27条,车辆305辆;市内线路23条,车辆221辆。2017年,道路运输完成公路客运量1799万人次,同比增长5.6%。客运周转量143384人公里,同比增长4.5%,货运量2650万吨,同比增长5.2%,货运周转量25309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4%。1981年,建成钢质机动船“大理号”,载客272人,载货7吨,在洱海投入运营。
大理洱海目前共有3个码头、12个渡口,通航里程为232公里,现有运输船舶51艘,5787个客位,共有5家航运企业和1个村委会开展水路运输,已初步形成了以大理港下关码头、桃源码头、才村码头为中心,向金梭岛、南诏风情岛、双廊、观音阁等景点辐射的洱海水上旅游运输体系。2017年,全市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91.85万人次,同比下降3.96%,水上旅客运输周转量7739.8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8.08%。大理市公交公司创建于1978年3月,成立时仅有3辆车、10多名职工,经过几代公交人的不懈努力,到2017年底,拥有运营路线32条、线网总长373.2公里、运营车辆359辆(折合392标台)、绿色公共交通车辆51辆,我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5%,年客运量突破8128万人次。在上世纪80年代至1996年,由于车辆投入成本高,消费需求规模小,出租汽车数量相对偏少,整个行业处于自发阶段。出租车型以拉达、伏尔加小轿车等为主,约有60多辆运营车。另外还有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作为补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出行工具需求提高,城市出租汽车行业迅速发展。特别是1996年市政府为发展出租汽车行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取缔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支持个体分期付款购买出租汽车、优惠营业税、建设出租车停放点、承诺出租汽车经营权8年不变,8年内不增车等。随即国营、集体、个体纷纷购车投入营运,1997年,大理市政府作出出租车控制发展的决定,核发800辆准驶证。大理市出租汽车正式引入T牌和计价器,规定出租车必须使用计价器收费,从此步入正规化运营。2016年,新增200辆环保型出租车。2014年下半年,互联网“专车”兴起,到2015年5月大规模发展。从2015年8月起,滴滴打车平台开通大理市专车业务,采取接入私家车方式,经营主要集中在机场、车站、古城等。随着新业态的发展,道路运输市场变革随之而来,群众出行有更多选择、更便捷、更多元化。
大理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天峰介绍,目前大理境内已建成广大铁路、大丽铁路和昆广大城际铁路,通车里程达到了328公里,已经构建成 “三主二联多支一枢纽”的铁路网布局,至2030年在现有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规划新建多条高速公路,形成“九射、双环、三连”的高速公路路网,大理机场开通了25条航线,2016年12月以来按照机场典型高峰小时起降达19架次、年旅客吞吐量约220人次的规划,实施新建11个机坪、2条联络滑行道、扩建航站楼7642平方米的机场改扩建工程,计划2019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机关退休老干部杨淑芬说:“我们现在退休了,公交车出行很方便,要去哪里休闲或者领小孩去哪里玩,坐车都很方便。这就是交通改善带来的变化,让我们这些退休人员赶上了好时代,我们很知足,也应该很好的享受一下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40年来,大理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已形成公路为主体,铁路、航线相配套,水运为补充的城乡互通、辐射周边的立体交通网络,完善的交通路网,和谐有序的交通秩序,为大理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安全、有序、畅通、文明的交通运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