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在经济上是‘一穷二白’,买米要粮票,吃肉要肉票,做衣服买布要布票,样样东西都离不开票。”我的父亲今年79岁,谈到40年前的生活,他依然记忆犹新。“现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遍布全市,用的、吃的超市里都有,也不会限制你购买的数量,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对于许多“80后”“90后”来说,粮票、肉票、布票这些词已经显得很陌生了。我是“60”后,曾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那时我只有10多岁,“票”这个字带给我的更多是拮据日子的回忆。改革开放40年以来,长辈们和我亲身经历了40年的风雨征程,亲身感受到了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全家、亲友、同事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用当时的话讲,叫“艰苦朴素”,说到底还是供应紧张。“以前我们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自己买布料,找一个裁缝铺去做。能在紫云街买件涤纶衫或者是毛呢大衣,是很有派头的事。”一家人吃饭时,父亲回忆道,“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面的商店开得越来越多,商品也越来越多。以前我们考虑的就是穿暖,现在你们几姐弟还要讲究生活的品位,都要穿得漂亮一点、时尚一点。”
一粒米、一滴油,都是生活的缩影。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世纪90年代,提着油瓶打油、带着购粮本和粮票排队买粮,这些定格在父亲和我们几姐弟两代人记忆里的光景,随着时光变迁,早已无处寻觅。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全家每年都要到餐馆聚餐几次,这在40年前,父亲想都不敢想。“那时候,工资全都用来养家糊口,哪有闲钱‘下馆子’。现在生活好了,吃饭还要注重营养、荤素搭配。以前大鱼大肉吃不起,现在大鱼大肉不敢吃,怕‘三高’。”父亲说。如今,进餐馆尝鲜已经是“家常便饭 ”,三文鱼、大闸蟹这些高档食材也不时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此外,网上购物也成了家里小一辈的最爱,动动手指,天南地北的美食就送到了家。
父亲是企业工人,上世纪70年代,我家住父亲单位安排的简易平房,全家6口人在低矮的土基房里生活和学习,打水把水缸装满、“倒痰盂”,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985年,父亲单位分配了60平方的楼房,那是大理市第一批5层楼的单元房。搬家的时候,全家人激动得放了好几封鞭炮,平时不爱喝酒的父亲喝醉了。
再后来,我们几姐弟陆续成家,都有了自己的住房。2013年,父亲的住房纳入了大理市旧城改建范围。看着新建的高楼一天天拔地而起,父亲按捺不住心里的高兴:“城市发展太快了,原来的建筑和周边的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啦,回迁可以置换到一套比原来宽20平方米的房子呢。” 现在,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40年前的父亲可能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走出家门,要不了15分钟就能看上病;有一天孩子们读书的学校,环境会那么好。“那时你们都是读总站子弟学校,没敢指望你们能考上大学。”现在,去日本读博并在日本工作的孙儿和正在读高中的孙女让他倍感欣慰,“江江(孙儿)一个人在日本工作老是觉得可怜,这回去了趟日本,见到了他的生活、工作环境,总算放心了。”今年,我带着父亲去日本看他的孙儿顺便旅游,“出国”,这也是父亲以前想不到也不敢想的事。
父亲以自己的人生阅历记录着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低矮的棚户区、老旧小区逐渐消失,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时尚的商业区、休闲娱乐场所为城市披上了现代化的外衣,商品房、多媒体、数码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美团外卖,一个个闻所未闻的新鲜名词从他的生活里穿梭走过。父亲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老百姓的日子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收入增长了、物质丰富了、出行方便了、身体健康了、心情愉悦了……在一桩桩可触的事实中,在一件件可见的实事中,父亲品尝到了生活幸福的滋味。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