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工作中,我市立足资源优势,以产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组织贫困户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让贫困户稳步脱贫的新路子。
石块村委会地处双廊镇东北部,村内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属于大理市建档立卡贫困村,也是帮扶脱贫重点村。2009年,市委、市政府为石块村“量体裁衣”,结合村里全年气温偏高、适合发展养蚕养殖业的实际,引进大理广通茧丝绸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并进村收购蚕茧,石块村蚕桑养殖业正式起步。
赵学元是石块村委会石牛坪自然村村民,家里有3个小孩,多年来她和丈夫以耕种家里的十多亩山地为生,每天起早贪黑,但家里的经济情况仍旧拮据。赵学元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情况不是很好,供孩子读书也比较困难,种玉米一年肥料成本都要用钱,雨水好能多收一点,雨水不好就连成本都拿不回来。”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石块村蚕桑养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目前,石块村已有314户群众(含贫困户113户)加入蚕桑养殖队伍,种植桑叶3540亩,蚕桑种植已成为石块村农民脱贫摘帽、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我们家今年总共养了20多张蚕,毛收入十万多元。孩子读书的费用有了,最近两三年来新修了房子,太阳能也有了,家里还添置了洗衣机、冰箱、摩托车,我们计划一直把蚕桑养下去,再加盖一层楼。”赵学元告诉记者。
赵学元的邻居刘明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刚加入蚕桑养殖的队伍。以前他担心养蚕有风险,一直没敢投资,今年才开始养殖,收益也很可观。见到刘明时,他正和妻子一起给蚕茧下架,他向记者介绍:“看到村民们每家都能收入好几万元,我就决心一次种了20多亩桑树。今年效益很好,明年准备再投资10亩桑树,把老房子改造成专业蚕房,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家庭有所改善,让家人过得好一点。”
在石牛坪村,赵学友户是最早的蚕桑养殖户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他家已率先在村里盖起了小洋楼,买上了小汽车。尝到养殖甜头的赵学友用心钻研蚕桑养殖技术,现在已经是村里的小蚕共育户,给同村的村民提供蚕种。“刚开始全村小蚕的需求量小,只共育了10张小蚕苗,经过6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分3户共育点,每次共育的张数已达到400张。” 赵学友告诉记者。
石块村的蚕桑养殖只是我市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自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精准”要求,结合贫困户发展意愿及实际情况,大力实施贫困户产业扶持到户项目,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078万元,扶持2100户贫困群众种植生态蔬菜、优质大米、烤烟、蚕桑等中短期经济作物5947亩,养殖牛、猪、鸡等1.2万头(羽),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初步显现。
同时,我市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不放松,把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一户一策”产业脱贫计划。通过实施“短平快”项目到户补助,进一步降低贫困群众生产发展投入成本,增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断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服务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通过培训转移,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各项政策的实施,不仅让贫困户走上脱贫路,更为今后的致富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石块村,平整的山地上桑叶连片、郁郁葱葱;农户的小院里蚕茧雪白、层层叠叠;村民们在桑地、蚕房间不断地忙碌穿梭,轻快的步伐、质朴的笑脸洋溢着对新生活的信心和向往。
记者 李俊波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