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深夜,寒风凛冽。11月7日晚,在大理市下关镇大庄村南海边沟旁,大庄村水管员赵建金、李红胜正不畏寒冷,蹲守在沟边,严防沟里的污水直接流入洱海。
他俩身着军绿色棉衣,棉衣外面套着一件印有“下关镇水管员”的马褂,头戴一顶有头灯的安全帽,一丝不苟地将上游流下的生产生活污水和农田尾水及时抽排到污水管网,这些污水将通过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我家离这里相当近,但为了把这个水守好,我们吃住都在这里,很少回家。” 赵建金指着停在沟边的一辆微型车告诉记者,蹲守期间,他们俩吃住都在这辆车上。
冬天的夜特别冷,为了熬过漫漫长夜,他们生了一盆火,工作间隙靠烤火驱寒。赵建金说:“为了保护我们的洱海,大家再苦再累都没有怨言,因为这是我们的母亲湖,一定要保护好。”
据了解,大庄村有6条这样的排水沟,共有12名管水员,他们24小时不分昼夜地轮流坚守在沟边,非常辛苦。但他们说:“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洱海,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在下关镇洱滨村,水管员杨学华和他的同伴也一直坚守在沟边。杨学华说:“我们晚上熬夜白天休息,等天亮就有人来替换我们。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把这些脏水全部抽走,不能让它们流到洱海里。”
据洱滨村管水组负责人杜光辉介绍,该村有11条这样的沟渠,每条沟都有人24小时在值守管护。现在,全村形成了“源头管控无死角、巡防巡查全天候”的管控格局。
杜光辉说:“只要发现污水,我们是一路拦截,该分流的分流、该堵的堵,再淌下来的水我们在各个点抽掉,千方百计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
治水必先治污,治污必先截污。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州持续高位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在源头管控上着力、在巡防巡查上强化,做到长效机制与应急措施长短结合、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双管齐下,洱海保护治理形成了“全民兼兵”的大会战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洱海流域16个乡镇各村委会干部、水管员、滩地管理员等全员上岗,上万名干部群众每天忙碌在截污治污一线,全力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誓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
大理日报记者 张红梅 通讯员 李继明
(转载自11月14日《大理日报》)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