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结合洱海保护,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维系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市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主要是洱海水、苍山水和地下水。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干旱等气候原因,我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加上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常住人口逐年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部分供水设施建设滞后的地区出现缺水现象。
走进大理市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首先看到的是大理市水系图,全市的水库分布、主要河流基本情况呈现眼前。大理市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石磊告诉记者:“从大理市水系图来看,水资源非常丰富,因为有洱海,全市范围内有36条主要河流,分布着246条沟渠,有31个水库以及200多个库塘。但如果从人均占有率来说,我们的水资源其实非常缺乏,低于全省、全州的平均水平,所以水资源利用必须要达到集约型、节约型,才能适应现今的生活。”
大气降水是我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而我市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其中大理坝区为多雨区,洱海以东和洱海水域为少雨区;由于全球变暖,苍山积雪消融较快,十八溪等入湖河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流情况,坝区多数自涌泉泉眼消失。海东地区常年高温少雨、缺少水源,生产生活用水即将成为制约发展新难题。
随着近年来洱海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以“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为主要工作。“河长制推行以来,入湖水量有一定的增加,入湖水质也有一定改善。”赵石磊说。
我市将进一步动员全社会节水惜水,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共建人水和谐的幸福家园。 记者 张益秋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