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一年,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新名词就是“佛系”。初闻时,还有点懵圈。下来一百度,才发现这已经是年度网络流行词,大体是指看淡一切、与世无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甚至是逆来顺受、能忍自安、喜欢就好的处世哲学。该词经互联网传播后,迅速成为很多人的信仰,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一系列词语,这当中也包括令笔者扎心的“佛系教师”。
“佛系教师”对教育改革不关心,固守传统,被动应对,甘愿做一名改革的“旁观者”,甚至于缺乏理想信念和进取心,只想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靠“吃老本”守住讲台,熬到退休。表面上看,秉持“佛系”的生活态度也许符合古圣先哲无欲无求、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教导;也许与近些年学生不好教、社会期待高的教育形势逼迫有关。但即便如此,身为教师,不能忘记初心,更不能看不到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性。须知,生活可以“佛系”,教育不能“佛系”,教育的关键教师更是万万不可“佛系”。
首先,教师应端正工作态度,理性看待与原先认知不同的“教学怪相”,克服职业倦怠感,勇敢正视自身不足,拒绝“被佛系”。特别是青年教师,如果是因为教学艺术、授课水平不及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而暂时没有评优评先的机会,更不必为此背上思想包袱,成天摆出一副看破世事、自怨自艾、消极消沉的形象。相反,应该把握当下,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主动向学校那些优秀教师请教,向水平比自己高的老教师请教,从而及时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打牢立教之本。
其次,教师应谨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发扬锐意进取的精神,善于突破自己的人生格局。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自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不再仅仅属于其个人,其精神风貌、工作态度、一言一行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一个大的人生格局,绝不能因个人“小我”的得失而影响学生群体成长的大局。身为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要从“教者”转变为“学者”,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宽容的教育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确定一个适合他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生一起找寻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途径,然后一起去经历、去体验、去成长,让学生从你这学到的东西“带得走”,将来的人生路上“用得上”;一定要坚持进行师德修炼,为学生树立一个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正面师者形象,向学生传递和弘扬正能量,而绝不应消极慵懒、疲沓应付,损害教师形象,更不能以负能量对学生产生误导,做“误人子弟”之愚事。
再次,社会应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学校要通过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名师问诊、专家入校等方式助力教师成长,令教师真真切切感受到工作上的进步和由此带来的乐趣,收获职业幸福。因为,只有教师幸福了,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而这恰恰正是教育的目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身为教师,应不忘初心,拒绝“佛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自己的教师生涯不断锦上添花!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