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要想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补齐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显得尤为重要。相比物质上的贫困,一些地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精神贫困”问题也不容忽视。
“精神贫困”的存在,既有群众的原因,也有干部的原因;既有思想认识的因素,也有工作方法的因素。一些地方对精准脱贫的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到位,工作还是老办法老路子,只知道给钱给物,忽视了对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技能指导;有的大包大揽、大水漫灌,没有对接群众需要,在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激活内生动力上做得不够。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根本要靠辛勤劳动来实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起奋斗之志,常给“精神贫困”补足钙,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能力、树立信心;需要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积极帮助群众谋思路、找门路、挖穷根,让贫困群众看到出路、看到希望。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