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我在喜洲周城完小读完小学和附设初中后,没有机会到大理二中读高中。周城村有2000多户人家约一万多人口,1977届两个初中班毕业生有100多名,只有20个名额以考试加推荐的方式到大理二中读高中。我仍然在周城完小读附设高中,班上女同学只有5名,女孩子普遍弃学。那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差,高中教室在本主庙里,用黑油漆刷过的木黑板挂在土墙上。高中班的课桌椅都是自带的,有的两位同学坐在一起,一人拼桌子,另一人拼凳子。课桌椅高低不等、长短不齐。担任高中课程的老师是文革时停课闹革命后高中没读完的回乡知识青年,而且课程没有开齐。
1980年我在周城完小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学校向学生收费3元,学生家里困难的,就向学校申请免除1元。有的学生今天交1元,明天交5角,到学期结束时还没有交齐,我还为学生倒贴几元。学生家长为了去干活,让学生把弟妹带到学校来,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带弟妹。“六一”儿童节学校开展歌咏比赛,学生服装难以统一。
现在,学校对所有学生实行营养加餐和“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杂费和课本费,对困难学生实施补助。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教室为宽敞明亮的白族建筑风格,音、体、美功能室器材齐全。音乐室里有手风琴、电子琴、音箱等价值3万多元的音乐器材,体育设施有各种球类和塑胶跑道,美术室里有石膏模型、画板等。每班都有触屏电子白板,校校都有计算机教室,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年轻教师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六一”儿童节举行文艺表演,学生自发网购演出服,文艺节目丰富多彩。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一个适龄儿童失学。
学校里有少年宫,白族文化进校园。白族艺术家到学校里来教给学生大本曲弹唱和白族歌舞,书法家到学校给学生上书法课,作家到学校给学生讲写作课,让学生和作家零距离接触。
三弦声声弹不尽改革开放的巨变,白曲阵阵唱不完四十岁月的华章。改革开放给教育带来的发展,不是抽象的统计数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充满欢歌笑语的校园里,在设备一流的学校里,在没有污染的青山绿水里。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