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师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海东镇向阳完小任教。当时,从海边的下和村家中出发,骑一辆自行车,沿着山势爬过一段数公里的陡坡山路,气喘吁吁到达坡顶,歇上一会儿,再跨上车,顺坡急速而下行至山脚,穿过几个村子,再经过一段相对平缓的村庄道路后,到了一处名为“三棵树”的山坡,又是一段不远不近的上坡路,到达海东集镇,进到学校,已是疲惫不堪。那时,每周六下午从学校回家,周日下午返校,都要在这条崎岖的土路上奔波,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滋味。有时跟两个同村的同事结伴而行,在路上稍作喘息时,常常感慨并梦想着,要是顺着海边修一条路,那真是天赐的恩泽了。
当时,学校每学期开学前,要派出年轻教师,随同教导主任到大理古城购买教科书。因为公路距离远,路况差,加上车辆极少,一般都是从水路出行。每次都要搭乘向阳村民私营的大木船,清早起锚,到达大理镇龙龛村码头,然后步行赶到城里的新华书店。如果遇到购买教科书的学校多,等到把全校的书籍清点好、装袋完毕,就赶不上下午4点返回海东的船只了,只能在城里住上一宿,第二天搭船返回。遇有风浪的时候,木船仿佛一片树叶,起伏颠簸,随波逐流。这时就顾不上头晕眼花、心翻呕吐的晕船反应了,只担心海浪打湿了书本,急忙找船家拿出塑料篷布,七手八脚将一摞摞书籍盖个严严实实。战战兢兢地挨到船只靠岸,借来村民的手推车,一趟趟把木船上的书籍卸下、装车、运回学校,这才算大功告成。
这样的购书经历,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大概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条蜿蜒的公路竟然真的在洱海东岸沿着海边铺展开来,成为连接海东至下关最便捷的路。慢慢地,有中巴客车开始运营,十多分钟一个班次,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下关。从海东到下关、大理,人们再也不用搭乘木船了。而我往返学校与家之间,也不用在那条山路上折腾。
要致富,先修路。30多年来,大理州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促进交通飞速发展。此后,环海路几经扩建平整、延伸拓展、提升改造,如今已是延绵115公里,串连了沿海105个自然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环洱海旅游景观大道。拣一个天气晴好的午后,沿着环海路,邀约三五好友骑行,或携老带幼一家自驾游,一路蓝天白云、苍山洱海尽收眼底,山水田园、如画美景尽揽怀中,那真是“车行环海路,人在画中游”。
环湖公路的修建开通,直接惠及了海东群众。因了这条环海路,洱海东岸的这座小镇,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如今,海东开发,山地新城崛起,四通八达的路网将海东与下关主城区、周边乡镇紧紧地连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路路通”,洱海东岸的小镇从此迈上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抚今追昔,真可谓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