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桥镇把生态扶贫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全力做好“生态+项目”“生态+产业”“生态+技能”三篇文章,凸显扶贫实效。
做好“生态+项目”减量文章。今年以来,银桥镇围绕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深入开展“生态+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建设减量行动,有效带动1.5万贫困人口稳定摆脱贫困。截至目前,按每亩年租金1400元的方式,完成“核心区”土地流转项目1538亩,协议流转大丽路以东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4674亩,已交地1270亩,4901户18612人从中受益;完成1300亩的海西面源污染防治节水控肥试点项目建设,投入资金752万元,907户3618人从中受益;完成5449亩高需肥作物调整、734亩豆科作物间套种、740亩牧草覆盖、5500亩秸秆覆盖和1000亩高效低毒农药替代,共兑付农户奖补性资金179万元;发展绿色水稻1000亩,补助农户有机肥3317吨,推广有机肥施用面积11145亩;完成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节肥控污、有机肥替代化肥培训40场5997人次;完成辖区内25个、257.2亩鱼塘项目建设的清退工作;完成洱海流域禁种禁养区内畜禽规模、散养及所有农田面积的调查统计工作,兑付补偿资金86.5万元,并对禁养区内的3户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永久性关停。全镇农业面源污染减量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明显下降。
做好“生态+产业”发展文章。以《大理市现代农业银桥镇核心示范区发展规划(2016-2020)》为引领,深入发展车厘子、蓝莓、玫瑰、草莓等高原特色农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个体规模经营户31户,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种植的现代农业达12856亩。目前,银桥镇已有“好宝”有机大米、“良道”有机大米两个产品获有机认证,“天赐”蓝莓、“金苍银洱”蓝莓、“奥之蓝”蓝莓、“榆红”玫瑰4个产品实现绿色生态种植,构建起了“花、果、树,菜、米、茶”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五大机制,有效提高了高原地区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群众的增收致富能力。
做好“生态+技能”长效文章。紧扣“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目标,扎实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专业大户”。今年以来,银桥镇共开展核桃提质增效和管理技术培训、食用玫瑰栽植管理技术培训、核桃嫁接技术培训、景观林和营造林技术培训、残疾人就业基本技能等各类基本科技培训38期8178人次,开展技术服务100余次,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缺技术、缺技能的短板,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 赵志斌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