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锦泉老人是江苏南通的一位普通农民,年近九旬,靠磨刀为生。20多年来,他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大都用于慈善公益,他还成立“锦泉一元爱心社”,帮扶困难群众。他说,“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就捐多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号召我一直记在心里。”
常有人说:“慷慨不是看你付出多少,而是看你拥有多少。”其实,吴锦泉的家境并不富裕。62岁退休后,吴锦泉一边种地,一边操起磨刀旧业。一辆旧自行车、一张长条凳、一只竹篓子、一块磨刀石、一把钓金龟,便是他谋生的全部“家当”。磨一把剪刀挣5毛钱,磨一把菜刀挣1元钱,这些收入除去生活所需,吴锦泉全都捐了出去。
2013年老伴去世,吴锦泉独住在三间旧平房里,红瓦下面还是芦苇帐,靠着200元的低保和卖一些鸡蛋维持日常生活开销。他家中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红十字会送的一台彩电难得开一次,早晚陪伴他的只有电台记者送的一只广播喇叭。家中有一亩多地,他吃的是自己种的蔬菜,一年到头几乎不买肉。一条黑裤子已经穿了39年,还是他出门时才舍得穿的行头。每次做饭,他都是烧土灶,儿子给买的煤气灶、好心人送的电磁炉,从不舍得用。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吴锦泉成功当选“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时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词。当时,吴锦泉说,自己的最大心愿是:“捐款捐到90岁,活到老,磨刀到老,捐钱到老。”
网 友 点 评
向这位“磨刀老人”致敬!也希望老人的义举影响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因为赠人玫瑰真的手有余香。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