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8年7月26
星期四 第1162期

大理时讯花甸坝 一切安好如常 我  信  你

第4版:花甸坝 PDF原版PDF下载

一切安好如常

□ 作者 田秀娟 2018 年 07 月 26 日 星期四 阅读:23

周末,回老家看父母,已成惯例。

从老家低矮的门洞走出来,我的手里是满满几大袋择好的青菜。父亲在后面嘱咐,咱的菜不打药,给邻居朋友们分着吃吧。临上车,母亲依旧递给我几双她做的鞋垫。

在老家,我喜欢一边和父母聊天,一边在院子里看风景。

屋檐下,台阶旁,是一排高大的“月季树”。之所以称之为树,是因为它们长得太肆无忌惮了,都和屋顶一般高了,还在“疯长”。每一棵月季,都开四五种花。红的,粉的,鹅黄,紫色,白色,边开边谢,边谢边开,似乎永远的豆蔻年华。

这些花,是多年前,父亲亲手种下的。父亲爱花、爱树。最初,一棵月季,只开一种颜色的花。父亲看到哪里有好看的月季花,就剪下一两个芽片,进行嫁接。几年后,月季花的颜色可以用“五彩缤纷”来形容了。用母亲的话说,那些月季花,开得又大又双,跟牡丹花似的。

过年的时候,大哥给父亲买了一部智能手机。80岁的父亲学会了拍照和使用微信。只要月季花开了,父亲就拍照,通过微信,传给我们。父亲镜头下的月季花娇艳无比。我能想到,一个老人在院子里,笑眯眯对着花拍照的情景。

月季花旁,有两棵无花果树,硕大的手掌形的叶子下面,可以看到青青的果子。无花果成熟的时候,父母舍不得摘,给我们留着,让我们自己摘。在树上自然成熟的无花果,咬上一口,香甜软糯,回味无穷。

甬路右侧,一架黄瓜,一架豆角,挨着无花果树,整齐地排列着。顶花带刺的黄瓜,吃起来,脆甜脆甜的。豆角的枝蔓正努力地向上爬,长长的豆角,很可爱地扭着“小蛮腰”,垂下来。院里的菜,不打农药。发现虫子,父亲就用手捉。

父亲坚决要在院里种长豆角,是因为在集市上听过两个菜农的对话。一个菜农说,我种的豆角上面都是虫子眼,你家的豆角上面咋没有呀?另一个人说,打啥药都不管事,我就打老鼠药,特别管事。父亲听得心惊肉跳,再也不让我们在集市买长豆角。

甬路左侧,西红柿已经长出了一嘟噜一嘟噜的果子。西红柿一开始总坐不住果,听人说得买专门的点花药涂抹才行。父亲没有买,自己动手用复合肥配制成了点花药,果子都坐住了。说这事时,父亲得意得像个孩子,急于想得到我们的夸奖。

辣椒、茄子在一旁,也不甘示弱。这些秧苗,都是父亲亲手培育的。三九天,外面北风呼啸,屋内温暖如春。父亲从床下拿出几个装满土的花盆。浇过水,晾得半干,用小铲子细细翻过,用手捏过,不允许有一个土坷垃。在潮润的土上,撒下种子,再盖上一层细土,铺上薄膜。过几天,小苗就拱出土了,细细的,绒绒的。父亲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小苗的长势,给它们喷水、晒太阳。父亲盼望着,春天快点来,好让它们和温暖的大地来场隆重的约会。到时候,他的儿女们,就能吃上他亲手种的瓜果蔬菜了。

父亲盼春天的时候,母亲一边唠叨父亲,一边哒哒哒地踩着缝纫机。母亲说,那几个破花盆子成了你的命根子了。天天看,还能长出花来呀?父亲嘿嘿地笑。母亲在用缝纫机做鞋垫,一圈一圈地,转来转去。我们淘汰的旧衣服,母亲先捡出她和父亲能穿的衣服,其余的都做成鞋垫。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只要我回家,总能看到她在踩缝纫机。每次返城时,她总要递上几双鞋垫。我曾经不耐烦过,因为家里的鞋橱里已经塞满了大大小小的鞋垫,而我小巧的高跟鞋里根本塞不下那土里土气的鞋垫。

和在北京工作的大哥聊天。大哥说,他有两大喜好。最喜欢吃的是父亲种的菜,安全,放心;最喜欢垫着母亲做的鞋垫走路,温暖,踏实。大哥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专家。嫂子说,“你大哥去美国、韩国做访问学者,都会把一摞鞋垫放在背包里。从美国返回时,行李超重了,他都舍不得把剩余的鞋垫扔掉。”

大哥说,走了这么些年,走了这么多路,一直是踏着母亲做的鞋垫一步步过来的。不论是平坦还是坎坷,都走得健稳、从容,有底气。这样,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人生的方向,永远不会有偏差。

去年,大哥的一位病号,千里迢迢,坐火车,倒汽车,来到我们老家。见到我的父母,一把抓住他们的手,泪流满面。他说,感谢您们培育出这么优秀的医学专家,挽救了我的生命。

送这位病号返程时,父母装了满满两大兜子自己种的蔬菜、水果。病号给父亲的1000元钱,被父亲悄悄塞在兜子最下面。父母很自豪,常说哪怕吃糠咽菜,也感觉到幸福。

母亲再递给我鞋垫时,我不再嫌弃,而是高高兴兴接过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不再青睐小巧精致的高跟鞋,而是穿上舒适的运动鞋,再垫上母亲亲手做的鞋垫,走起路来,才感觉踏实,稳健。只是,母亲做的鞋垫远不如前两年针脚细密,她的老花眼越来越厉害了。

父亲给我择完菜,便忙着采集蔬菜种子。红褐色的,扁扁的,是白菜种子;黑黑的,三棱子的,是大葱种子;黄褐色的,细长的,是莴笋种子。父亲把晒干的种子,小心翼翼地用报纸包起来,明年接着种。一粒种子,就是一蓬的花,一蓬的果,一蓬的幸福和美好。父亲的姿势,是那么谦卑和虔诚,让人感到不同寻常的庄严。

就像此刻的母亲,戴着老花镜,用她那双饱经风霜、骨节突出的手,打上半锅“浆子”,把碎布块一层一层拼贴在一起做成“褙子”。等“褙子”完全晒干后,依照尺寸大小裁剪下来,再做成鞋垫,给她的儿女们。

那天,我回家。母亲在做一件黑色的棉袄,又大又肥。我问,给谁做的?母亲笑笑,说,早点做好了,省得有那一天,你们抓瞎。

父母一天天老去。我心里明白,只是不说,假装天还长,地还久,岁月未曾老。我进门,还能叫一声爸,再叫一声娘,有人应着,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只是希望一切安好如常。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