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8年6月13
星期三 第1132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我市财政收支规模再上新台阶 图片说明 端午节也是夏季卫生防疫节 “节能降耗,保卫蓝天”倡议书 银桥镇组织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端午节也是夏季卫生防疫节

□ 作者 杨中兴 2018 年 06 月 13 日 星期三 阅读:41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的端午,是包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节日。读古代端午诗词,也能欣赏到一幅幅与卫生防疫保健有关的风趣画面。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读陆游《乙卯重五诗》,看到诗人高冠上插着艾束,忙着进行储药、配药方,为的就是这一年能防病健身平安无事。诗中说的艾束作为辟邪祛毒的饰物,在古代是很普遍的。古人把五月看作恶月,且有九个毒日,初五是毒日之首,乃瘟疫流行、毒虫滋生之时,因此要采取各种防疫措施,而艾草和菖蒲就成了“禳毒辟疫”的两大法宝。《荆楚岁时记》端午节条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晋代《风土志》中有语:“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后来长期流行的端午节人们系挂或佩戴艾虎、艾人(健人、豆娘)的习俗,俗意认为就是提升了防毒辟邪的作用。还有贴挂符饰,包括五毒图、天师符、钟馗像、桃印门饰、驱邪镜等。

端午自古以来是人们非常重视的避邪禳灾的日子,此俗不仅流行于民间,皇宫亦盛行,就连天子也不例外。这在李隆基亲手写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的诗里可以看出:“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有趣的是,还有宫廷赐大臣此类节物之事。权德舆在端午节曾得到皇帝赏赐的五色彩带,他欣喜地写下这样的诗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风俗通·佚文》中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缕,一名辟兵绍。”

白居易有一首《百炼镜》的诗,写的就是进贡给皇帝特制铜镜(天子镜)的,诗曰:“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全诗16行,读之,也像一面诗镜,将“天子镜”镜里镜外的事理映照得活龙活现。而民间端午“辟邪镜”也很流行。

端午又称“浴兰节”,这天人们用佩兰、艾蒲等香草泡水洗浴,此俗至今尚存。有的用艾叶、菖蒲等中草药泡水喷洒房前屋后,还要将艾叶或菖蒲、雄黄浸制成药酒饮服。在众多描写端午酒的诗中,属杨万里的《端午独酌》最有诗趣:“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节日当头,没有来宾,诗人就自己一人在当令的榴花下喝雄黄酒,喝酒之余还不忘对那用菖蒲、艾叶等五色花草扎成的艾人、艾虎之类的禳邪之物,自我解嘲一番呢。

民间端午习俗带有“巫”的色彩,但那里面萌芽着防疫意识。而这沐兰汤浴、艾蒲等中草药泡水消毒、戴草药香囊、喝艾蒲雄黄药酒以及在民间流行的熏艾叶苍术、饮端午茶、吃五黄、十二红、大蒜蛋等习俗,就闪烁着中医防病治病的科学光芒了。至于龙舟竞赛、射柳、打马球、斗草等,也应该看作是端午强身保健之运动项目了。

在古诗里,在民俗里,一个“卫生防疫保健节”呼之欲出。以后相沿成习,直至现代。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