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8年6月5
星期二 第1126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田水声 林间听风 遗落在河堤上的拾麦记忆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遗落在河堤上的拾麦记忆

□ 作者 寇俊杰 2018 年 06 月 05 日 星期二 阅读:26

前几天,我回乡下老家了一次,远远地就看到麦子已经泛黄,还看到了村子南边长长的河堤,这让我不由想起小时候在河堤上拾麦子的情景……

河堤离村子很近,村子是东西走向,而河堤顺着河势呈西南——东北走向,所以村东离河堤最近,也就是一百多米的距离,我们家就住在村东头。

堤内也有麦田,但不多,大部分麦田在堤外,打麦场在堤内,村头翻堤的斜坡成了人们去堤外的唯一通道,而且要上坡、下坡,路不好走,也是麦子最易散落的地方,自然也成了每年麦收时节我们小孩子拾麦的最佳场所。

那时拉麦还是用架子车,河堤有十几米高,涨河时怕河堤低,而这时怕河堤高。路远,车装小了跑得次数多,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总是往大处装。我们小孩子就在堤外的坡下等着,不用到麦地里到处乱跑着拾麦,那样又累拾得又少。我们看麦车来了,就跑到车后帮助推车。车上的麦子我们是不拽的,我们只看有拖地的麦穗快要掉下来,就用脚踩一下,等架子车上了河堤,我们再跑下来拾。这些小聪明自然很容易被大人们看穿,但他们却装作没看见,可笑的是我们那时还自认为很聪明。现在想想,那也是大人对我们帮忙推车的一种回报吧!

下河堤的时候也不好走,大人要使劲抬起车杆,让车尾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有时他们还让我们站在车尾的横杆上,增加车尾的重量,这样下坡就更稳当了。我们也很乐意,站在后面顺坡而下,像坐滑梯。下到坡底还要转一个弯,而这时车已冲到坡下,速度快,是最容易翻车的地方。本来捆得很整齐的麦子,车一翻就全乱了。人们最怕这时装车,但不装又怎么行呢?只好耐着性子,顶着烈日重新装。装到最后,人的脾气也忍耐到了极点,地上还有很多零散的麦子也不要了,而这时我们就会一窝蜂似地围上去,抢拾地上的麦穗,那场面,比有人结婚时抢地上的糖果还要激烈壮观。

我们虽然年纪小,但善恶观还是很分明的。村长家的孩子因为常拿玩具炫耀,又不让我们玩,我们在这时就趁机报复他。不和他一块儿拾麦是小事,就是他家的架子车来了我们也不给他推,有一次他家的拉麦车上到半坡上不去了,只好退下来重上。更有一次,他家的拉麦车也翻了,我们还幸灾乐祸,高兴地手舞足蹈。

麦子年年黄,河堤稳如山,只是现在有了联合收割机,在河堤拾麦的小孩子也早已没了踪影……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