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湾桥镇古生村,路旁黄灿灿的油菜花正在盛开,村道干净整洁,民居古朴,溪水环绕,村心小广场墙壁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勤劳致富、百善孝为先、诚信乃为人之本”等彩绘引人注目。
古生村是洱海之滨众多白族村庄中的一个自然村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建于明代的福海寺、凤鸣桥,清代的古戏台、龙王庙等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村内古桥、古庙、古树、古戏台古色古香。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与古生村群众亲切座谈。古生村始终牢记嘱托,全面推进全国文明村创建工作。2017年4月,古生村被国家农业部中国农村杂志社评为2016年度“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2017年11月,被命名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016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里开展了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表彰了一批文明家庭,主要包括孝老爱亲家庭、洱海保护家庭、热心公益家庭等7大类。”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介绍,评选活动中,39户家庭被表彰为文明家庭,促进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村里孝老爱亲、热心公益、保护环境等良好风尚正逐步形成。
在古生村,已经76岁的杨天赐老人可以说是一个大忙人,村里不论是红事还是白事,都要请他去帮忙,给小孩写取名帖、为逝者写悼词等,都要他来主笔。虽然年纪大了,精力赶不上以前,但只要邻里乡亲们说一声,他会尽自己所能前去帮忙。杨天赐乐于助人的品格得到了村民们的尊重和肯定,在文明家庭评选中,他家被评选为热心公益家庭。杨天赐还是村里老年协会洞经会会长,他告诉记者,老年人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且很少有时间能够聚在一起练习。下一步,他想把洞经古乐用电子设备录下来发给老人们,方便他们在家学习。
从事中药材收购、加工和销售的赵雪清家在评选中被评为勤劳致富家庭。赵雪清夫妻二人从1996年开始做中药材生意,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如今生意越来越红火。他说:“我们原来在怒江做生意,现在回来家里面做,比以前发展得好,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现在到处在购货、进药材,拉回来请村里人分捡,打打短工,共同发展。”看着院子里堆成小山似的中药材,赵雪清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么多药材要每天请十五六个工人,十多天才能分捡完。在自己事业发展的同时,安排村里劳动力就业,村民也得到了好处。
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生村在文明家庭评选中就有孝老爱亲家庭的评选。村民李化忠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老母亲毛贵英一直由夫妻俩照顾,以前老人生活还能够自理,夫妻两人都外出打工谋生,现在母亲已经94岁高龄,腰和腿脚都不方便,生活起居需要照顾,李化忠妻子就留在家中照顾母亲。他说:“我妻子每天给母亲梳头、洗脸,帮她穿衣服,饮食上也精心安排。”虽然李化忠在外打工,但隔几天就会回家看望母亲,平时几个兄弟姊妹也会经常回家看望母亲,陪母亲聊聊天、拉拉家常。在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老人思维清晰、心情愉悦,笑容里透着幸福。
如今的古生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生活幸福的全国文明村。文明新风已经融入到村规民约、民风民俗和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乡愁文化与乡风文明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相得益彰,文明风尚世代传承。
记者 杨 辉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