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8年1月8
星期一 第1029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鹤庆有一种彻骨的美丽 感 通 品 茶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感 通 品 茶

□ 作者 北 雁 2018 年 01 月 08 日 星期一 阅读:78

于是就这样,我们顺着一条溪水,逆流而上,不多时就完全走进了苍山之中。

当然说山似乎还有些为时尚早,事实上我们只不过是到了苍山之麓。但此时坝子到了尽头,路边的田野换作密林,茂密的古柏松杉遮住烈日,顿有一种源自大山的幽凉直透心骨。脚下原本平缓的坡路变得陡峭起来,同伴略显发胖的身体变得呼吸急促,回视一看,才发觉整个大理坝子和东边山脚的洱海尽铺眼底,原来我们已完全步入苍山之中。作为云岭山系南端的主峰,苍山十九峰呈一字形排列,从南向北,直插云宵,不论何时何地,仰视苍山,都会给人一种山高林密、莽莽苍苍的视觉直感。

然而行进不到几步,路便到了尽头,一个古旧的院落挡住了去路,石头砌成的墙体和房顶的青瓦,都有些脱落的情状。门柱上挂有一个古旧的“阳和茶厂”的门匾,提示我路两边有个茶园。因山体的高差,茶园被种成了一丘一丘,有如弯月环环相扣,修剪平整的枝顶便呈现出极是悦眼的阶梯状。在一阵狗吠声中,同伴探路去了。我于是就坐在林下路边一块石头上静静地看着这一片风景,只见茶园随山就势,在曲折的小路两头拾级呈现。此时正午偏迟,斜晒的阳光透过密林,筛下星点光斑,如同凋落的花瓣洒满一弯幽径。茶园上面,则被阳光分割,明暗参半。婆娑的树影,紧随山风摇曳,如同逐岸的轻波,带着山体渗发的一阵阵沁凉,感觉极是惬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很难说我们此行就是为茶而来。因为品茶是件高雅的事,不仅与茶的质地有关,还与茶具的品位、山水景致和品茶者的自我心绪有关。此次同行的朋友在山下一个叫南五里桥的村子开了个小客栈,因素喜饮茶,有事无事,都要泡上一壶独斟自饮。所以每遇空闲,我总喜欢到他那里小坐半日。客栈位于村口溪畔,听着潺潺的流水,忘却了生活的劳碌与奔忙,和几个上心的朋友围着一壶清茶坐下,静观朗山流云,或是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聊上一通,不失为一种极好的解脱。

南五里桥古称“宝溪庄”,得名之因便是客栈前面这条穿村而过的溪水。然而村子更为著名的,则是村中曾有九口泉井,如同星点在村道间遍布,而且水质极佳,所以旧时通行于下关、大理两城之间的商贾行客,都喜欢在此喝茶歇脚。至今说起这个话题,仍会让村里的老人为之津津乐道。

朗山秀水,就是一番纯美心境。所以每次前往喝茶,都会仔细品味,绝不辜负这一方明山净水。

一个秋日,因为一些生活琐碎,让人在书桌前静不下心来,便起身关门,驱车前往客栈。正当中午,没有一个顾客,朋友便让店里的小工暂时看管,陪我随着溪水,往西边的苍山走去。溪名为黑龙溪,山则是苍山最高峰马龙峰,峰顶海拔4122米。当得知这一切时,心中又多了几分神圣。

今年雨水丰沛,此时仲秋已过,黑龙溪依然水势汹涌。因早年防涝,河床被修成了台阶状,于是水势的落差,便让溪水形成一个气势壮观的连叠瀑布群,在被狗尾草和牵牛花包合的河床里发出哗哗的流淌声,把村子衬托得愈发宁静。在几个落差较大的瀑布下面,有两个较为宽大的水潭,很自然就看到四五个淘气的男孩,把身子脱得精光,钻进水潭里玩水。然而水潭实在不太大,游水是施展不开的,于是他们便时上时下,爬到上面的隔坝上玩起了跳水,一阵阵欢声笑语,透示出这远比游水更多的趣味。

走出村庄,之后是田野,再往上一公里的行进,水泥路面已然消失,坡路变得弯拐起来,高大厚实的荆蓬被各种藤类、灌木和杂草缠绕,填实了内心,包围着山径,障眼法一般让人琢磨不透。如此迷宫一般走到苍山之中,人竟有些浑然不觉。

原本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苍山半腰的玉带路。好多次畅游苍山,或许我们就一次次从这村子上面一溜而过,所以朋友客栈开张后,我有时会在心里想象,此处苍山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景?

朋友探路回来,约我同去喝茶。我起身后随他进入茶厂小院,在一间低矮的厂房里,一张老树茶桌后面,坐着一个笑容可掬的老人,待我们坐下,也不问我们是干什么的,便操着一口福建口音较为浓厚的普通话:登山辛苦,尝一下我这壶新泡的茶水!说罢,利索地夹出一个空杯往茶盘正中一放,提起沸水壶朝杯中猛一灌水,沸水沿着杯口溢下,算是烫过了杯子。他再取来杯夹把水倒了,随即斟上一杯茶水,放在杯垫上推送到前面。山里运输不便,他一个屋子也有些因陋就简,但能有如此精细确也不易。

茶水真好。抬起杯子,鼻翼便有淡淡一阵清香。轻泯一口,唇间先是柔柔一股清涩,下咽后喉中却是淡淡一阵回甜。纵是口渴,还真舍不得就如此牛饮而下。但杯子一空,老人立马又续一杯满上。如是几番,茶瘾过后,人便也精神起来。

闲谈中,老人知道我朋友就在马龙峰的村子开客栈,一时更加亲切起来。自我介绍说他本姓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到大理种茶,至今已经二十六七年过去,从一个四十出头的年轻人,变成一个古稀老人。老人说大理山好水好,气候温润,极适宜茶树的生态种植。这二十多年间,他习惯了将在此种植的茶叶送回台湾加工,制成极品好茶,在两岸市场供不应求。而这些年来,他亦入乡随俗,和当地民众甚是亲和,上山的路可通到村里的公墓,再往上就是玉带路,联通七龙女池、凤眼洞和清碧溪等苍山各处景点。但此处并非景区,路道不常检修,雨水季节变得十分泥泞,或又常被荆蓬杂草阻断。于是上下的村民游客,常把茶厂当路,老人也不计较。口渴的进门讨口水喝,他必奉为上宾,煮水沏茶,一起品味茶水之趣。

茶过数巡,又有几个客人进来,老人招呼坐下,递来茶水。接着就越发聊开了。我们方始知道,他是第一个来苍山种茶的台湾人,之后才有了大理的“台湾村”。又说他有时也会到古城买菜,曾经到过朋友的客栈吃过牛肉,穆安阁客栈,厨艺好,店里干净,价格也公道。朋友懂茶,而且名字里也有个“林”字,两人说话极是投缘,便天南海北地说起了茶来。我一言不发,然而此时就在一旁聆听,却也感到一种难言的沉醉。

喝罢茶,我们也该离去。老人也不挽离,让我意外的是他不像以前见到的生意人,非要缠着人买些茶回去,只是笑笑地说以后有机会再来喝茶。在招呼其他客人喝茶同时,告诉我们隔壁还有个新开的元阳书院可以一览。看他一脸笑容可掬,还真有些仙风道骨之态。

苍山回来,我翻阅了好些地方文献,才知苍山马龙、圣应峰脚感通寺一带十几平方公里茶园,便是大理著名的“感通茶”产地。感通茶香味持久、汤色清亮、回味甘甜,乃是白族“三道茶”中的台柱茶,在徐霞客的《滇游日记》和清时的《荡山志略》、《茶苑》等众多典籍亦有记载,在海内盛名已达五百年之久。包括山下面村里的许多老人,小时候就曾有过山里种茶的经历,至今仍是记忆中的珍宝。

转眼数月过去,想起一次简单的苍山行走,心中仍会有一种不舍的留连,很难说就是为那方被云山雾海包围的明净山水?是为种茶的台湾老人?还是为清新淡雅的感通茶?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