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镇宁和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于2013年搭建了“爱心驿站”这个服务居民的平台,并于2014年11月举行“爱心驿站”捐助活动,活动当天就有20余家单位纷纷献出爱心。几年时间过去了,“爱心驿站”将一份份温暖和关爱送到社区困难群众的心坎上,为社区的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5年8月的一天,位于社区一间出租房内的沈发礼拿着儿子刚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满脸愁容,因为他是宁和社区的低保户,已年过六旬,中年离异,独自抚养一儿一女,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境十分窘迫。沈发礼的女儿于2013年8月考入广州医科大学,并申请了助学贷款。现在儿子又考取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沈发礼已无力承担儿子的大学学费。正当沈发礼一筹莫展的时候,宁和社区通过“爱心驿站”为沈发礼的儿子资助学费3000元,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同时,“爱心驿站”工作人员每逢节假日都会来到沈发礼家看望他们,了解他家的实际困难,给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与温暖。
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宁和社区的低保户张建明就是一位不幸者。他生于1974年,原是滇西纺织印染厂职工,因下夜班途中回家受到惊吓,导致精神分裂。由于家中无钱医治,病情加重丧失劳动力,从此失业在家,被鉴定为精神残疾三级。妻子带着儿子搬离家中,只留下他和属于农村低保户的老母亲生活在一起,仅仅依靠少许的低保金维持生活,十分艰难。
宁和社区了解情况后,每逢节假日都通过“爱心驿站”对他进行现金和物资慰问。为他向市残联申请了免费吃药卡,每年免费领取精神分裂症药品,缓解了他们看病的经济压力。另外,社区还为他申请了“阳光托养计划”,享受资助1000元。他还被列为社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对象,为他发放了“爱心卡”,每月补助40元,并积极为他申请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享受低保金778元。这些行动让他家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就这样,宁和社区始终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慈善关爱之心,积极做好各项扶贫补助申报工作,不断加大对社区贫困群众的帮扶和救助力度,察民情、通民意、解民困,做到应补尽补、不留遗漏,极尽所能地为社区贫困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有效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爱心驿站”已成为宁和社区100多名困难居民“心灵的港湾”、创造美好生活的“加油站”。“爱心驿站”共接收捐赠钱款81859.6元,先后为社区贫困群众发放食用油140桶、大米2000余斤、旧衣物1200余件。“爱心”已在宁和社区蔓延开来;点点小事,滴滴甘泉,滋润的是干涸的心灵,回报的是社区的和谐与群众的信赖。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社区干部职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宁和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赵向芳说:“下一步,我们还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对贫困户的帮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坚信:纵使贫有千种、困有百样,矢志不渝的奋斗终将一朝圆梦!”
辛向东 黄 红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