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7年11月28
星期二 第1001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冬日的那些生灵 乡村的皮影戏 雨雪城乡两相宜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雨雪城乡两相宜

□ 作者 刘新宁 2017 年 11 月 28 日 星期二 阅读:49

对曾在农村和城市都生活过的人来说,他必定会在不同的地方经历过许多雨雪风霜,如果年龄再大些,就可能会有一些感触。如今,我站在上海一幢十楼的窗前,面对雨洒长街水洗申城,许多往事与感慨便奔来眼底、注上心头。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还是生长在社会中的人,都离不开阳光和雨露,这是上天无偿地恩赐给我们、既养育生命又妆点生活的事物。明代李东阳曾有一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写我山庄。”这不是常人能享受得到的,普通人可随处品味的还是最常见的雨雪风霜。雨,随便都市里的就可,雪也不必飘在峨嵋,任何一处乡村的冬天都可看作一幅绝妙的雪景图。

“细雨菲菲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烟雨江南的妙景不在小桥流水的村镇,而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六朝古都。看雨洒街衢,一洗千年的积垢、百代的铅华,怎不教人神气一爽。而且雨也颇适合都市人的心情,可冲刷烦躁、渲染浪漫、舒缓压力……。不是吗?戴望舒笔下那个飘着细雨、寂寥幽长的小巷,和那个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该不会是在乡下吧。所以,城市里的雨都是知时节的好雨,既可欣赏又不乏实用。

但我最忘不了的还是故乡的雪,北方广袤的山野林河是天公作画的绝佳背景。赏雪必须在乡下,这样才可透过纷飞的雪花看“山舞银蛇、原驰腊象”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致,听雪落平原寂寞的声响,嗅空气的清新,品味这无边的宁静,这是都市难觅的风光。

踏雪寻梅是雅事,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这是乔吉《水仙子·寻梅》中写的寻梅胜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支开”则是诗僧齐己《早梅》中的名句。想必这都是因为乡村的雪才有足够意味,能使人受用无尽吧。

人们喜欢踏雪寻梅,除了爱这红白相配的色彩外,一定还有别的因素,是什么呢?面对乡野的竹篱茅舍和雪后红梅,无论谁也要被乡村的古朴、雪花的纯洁和梅的鲜活构成的境界所感动,并陶醉于它的空旷深远、自然苍凉,以及被雪涂抺后如同白纸般的原始。而红色的梅花更代表生命的强劲、热烈与美好。可以说,有雪的乡村才最适合梅花生长。

雨声如诗,雪飞如画,自然向人生成,万物因心而变,当你走在城市的雨中,当雪花落满你乡间的屋顶时,你会想些什么?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