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湾桥镇古生村洱海增殖放流点,15.2万尾裂腹鱼通过工作人员放流,欢快游向洱海。据了解,这种濒临灭绝的鱼种通过人工养殖后重现洱海,对我市生物治理洱海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针对洱海渔业资源衰退、捕捞生产效益下降以及土著经济鱼类资源减少的严峻形势,我市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到中央渔业资源保护放流项目补助资金30万元,增殖放流裂腹鱼15.2万尾。项目的实施可增加渔业资源中低、幼龄鱼类数量,扩大群体规模,储备繁殖后备亲体,解决天然鱼类资源不足的问题,恢复洱海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实施所投放的裂腹鱼属珍稀濒危土著鱼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洱海弓鱼,放流的鱼种均带有T性标志,该标志上有省渔业科学研究所的电话,渔民打捞到这种带标志的鱼后,通过电话联系,有科研部门回收并予以一定奖励。
据悉,2006年以来,根据洱海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生生物饵料组成结构变化,我市有计划地开展了洱海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实施“以鱼控藻、以鱼净水”生态养殖,11年来,累计投放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3175多吨,土著鱼类(裂腹鱼、春鲤、杞麓鲤、高背纲等)4383万尾,有效地遏制了洱海水体富营养化升高势头,对减少洱海蓝藻“水华”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彭黎明 王正荣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