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家住双廊镇五星村三长邑组的魏祥一大早就开始整理起自家的蚕房,因为今天是企业过来收购蚕茧的日子,这已经是他今年卖的第四批蚕茧了。
“那天卖了两张蚕,一张卖了3000多元,今年还有最后一张正在吐丝。” 魏祥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养了五批蚕,都还养得不错,养蚕比以前种玉米容易,收入也多得多。”
由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魏祥家于2014年被双廊镇五星村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家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前几年,因为缺乏资金、缺乏劳动力,家里一直比较贫困。现在孩子们长大了,但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生活还是没有太大改观。”回想起以前的苦日子,魏祥颇多感慨。
产业一直是困扰五星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单一、思想保守等因素一直束缚着这里的村民。村“两委”班子与驻村扶贫工作队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决定在这个小山村发展种桑养蚕和软籽石榴种植来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可是,要让村民们放弃种植多年的玉米等传统作物,并非易事。魏祥那时也和很多村民一样,有些犹豫不决。
随后,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委会研究出了一套“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方法,由党员带头发展,企业负责收购和提供技术指导。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党员干部耐心细致的讲解,魏祥了解到种桑养蚕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当魏祥听说贫困户建蚕房还能有补助、一张蚕通过精心管理能有3000元的收入时,他心动了。再想想自家养蚕已有三四年,以前因为缺少资金,没有专业的蚕房,一次只能养半张蚕,还是挂架式养,产出的蚕茧质量也不高,魏祥下定决心。不久后,他就回家建起了蚕房,种上了桑树。“去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我争取到了一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家里盖起了新式蚕房,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现在一次可以养三张。”说起这些,魏祥脸上的笑容愈浓。
蚕房盖好了,魏祥也越来越有信心,他积极向村里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学习新式养蚕技术,同时报名参加了软籽石榴种植、杂交包谷制种、大蒜种植等产业发展帮扶项目。在村委会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又率先在自家田里种下385株软籽石榴苗,“去年光靠养蚕,家里的收入就比以前多了许多。另外去年家里种下的软籽石榴现在已有少量挂果,等明年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了。” 说起眼下的光景,魏祥眉开眼笑,“去年6月,家里盖起了四间水泥砖混房,日子过得舒心多了。放在以前,这样的日子真是想都不敢想。”
桑树种起来了,新房建起来了,生活越来越美了……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魏祥一家的路越走越宽。
记者 李锦芳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