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大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苍洱之间愈显苍翠。在大理镇才村渔港,下关镇大理镇片区联合联动执法组成员冒着小雨,沿着下关镇大理镇的海岸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的职责主要包括执法、监管和宣传等方面,通过定时不定时的巡查、跟踪、监管等,严厉打击侵占洱海滩地、湖体及非法捕捞等行为,确保洱海流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有效处置。” 下关镇大理镇片区联合联动执法组组长杨萍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我市积极探索洱海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新思路,启动了大理市洱海流域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按照“力量下沉、充实一线、领导挂钩、分片包干”的原则,整合了州、县市、乡镇三级环保、公安、洱管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共122人,将大理市洱海流域划分为5个执法责任片区,按照“看什么,管什么”的原则,实行片区执法监管责任制,进行统一的巡查执法,对职权范围内的直接调度指挥,对执法权限外的移送相关部门,并适时予以跟踪,不在期限内立案或整改的,报送纪委督促,实现全市洱海流域监管全覆盖。
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是我市洱海流域保护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一个创新。
长期以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抓好以“两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城市,先后采取一系列洱海保护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全市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一湖碧水、青山依依的优美景象跃然呈现。
2015年4月,市委、市政府按照“管住当前、消化过去、规范未来”的思路,深入推进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学治湖、全民治湖,建立严格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全面启动实施了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重拳出击,铁腕整治违章建筑、违法排污、违法违规经营、交通消防违规等突出问题和“为官不为”行为。通过铁腕治湖,全市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我市采取断然措施,全面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以严明的政治纪律、严格的工作标准、严厉的督查问责,深入持续推动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一是流域“两违”整治全面铺开。完成在建户4691户复核工作,完成1219户整改工作,完成450户违建部分拆除整治;稳步推进“三线”划定工作,全面开展餐饮客栈违规经营整治,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村镇“两污”治理进展顺利。按照农村“四水全收、雨污分流”的工作思路,建成23398座农村化粪池;全面推进落实“一河一长、一源一策”河长制,建立五级河长体系;完成131个生态库塘建设,对村落污水进行应急收集处理;对133个村146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新建21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增加日处理能力3300立方米;积极开展“三清洁”活动;在97所中小学各建1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151座农村客事办理场所污水处理设施。三是面源污染减量稳步推进。四是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抓紧实施。严格管控农灌用水,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供水工程建设,整治无序取水,实施海西5万亩高效节水减排项目;凤仪污水及再生水系统工程已完成设备安装,正在推进扫尾工程;上登片区排水及再生水系统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三通一平及进场道路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制定洱海蓝藻控制及常态化清理工作方案,组建600人的专业打捞队伍,配齐设备,投资7500万元实施洱海蓝藻控制与应急工程,已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五是截污治污工程全面提速。六是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力度不减。七是全民保护洱海氛围浓厚,为“七大行动”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不懈努力,今年1至5月洱海全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Ⅱ类,这是自2006年以来的12年中第3次保持5个月达Ⅱ类水质情况。”市洱管局法制宣传科科长赵育峰介绍说。
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如今的大理,游客如织,生态、环保产业跨越发展,波光粼粼的洱海,郁郁葱葱的苍山,更使大理增添了无限魅力。 记者 李锦芳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