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7年10月13
星期五 第972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助推旅游业提质增效 大理技师学院“校园直通车”服务受欢迎 全面深化改革打开新局面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助推旅游业提质增效

2017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五 阅读:260

近年来,随着大理旅游二次创业的兴起,中西文化的兼容使大理古老又年轻,秀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大理成为众多旅人心中的“桃花源”,众多旅人到大理安家置业,大理俨然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位于玉洱路的蒋公祠就是其中一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最具白族建筑特色的清代祠堂建筑群。2012年蒋公祠变身为云南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馆内分设5个主题馆,分别展示大理白族本主、刺绣、剪纸、甲马、绕三灵、霸王鞭、洞经古乐、扎染、传统节庆、下关沱茶技艺等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展现了大理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轨迹,不仅是大理文化记忆的重要承载体,也是大理文化的根基和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我市,像蒋公祠这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迹文化价值得到了彰显,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依托得天独厚的苍洱风光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市加大对外宣传招商力度,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运动、会展商务、科考探险、宗教文化体验、自驾游等旅游产品快速发展。加强以苍山、洱海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和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等文化遗产保护,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大理文庙恢复重建、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周保中将军纪念馆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太和城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杨杰故居等一批历史文化项目的建设。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生态大理、文化大理的魅力进一步彰显。积极发展海西田园风光、民宿客栈业等环洱海乡村旅游,苍山洱海风光游、大理历史文化民俗游和大理乡村游等旅游精品线路深受游客喜爱,大理古城“洋人街”和“大理风光一日游”列入国家旅游局推荐精品旅游线。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成功举办全国沙滩排球赛、国际马拉松赛、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格兰芬多自行车赛、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赛、大理100越野赛、2016年“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等多项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用体育赛事营销城市、宣传大理。初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全方位拓展旅游市场。成功举办大理国际茶花大会、大理茶花博览会、大理兰花博览会等活动,大理洱海开海节荣获云南省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品牌称号。

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高品位的文化植入和多元化发展,使大理旅游实现了“蝶变”。目前,大理旅游已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体、会展等多元型转变,旅游二次创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二五”末,全市年度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千万人次,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7.73万人次、同比增加46.73%,旅游社会总收入246.71亿元、同比增加51.33%。2017年1—6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25.37万人次、同比增加13.48%,旅游社会总收入133.98亿元、同比增加24.55%。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抓牢苍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的有利机遇,按照省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坚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开放的亮点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抓紧编制《大理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重大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小镇、特色旅游村寨、旅游古村落等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旅游、文化体育旅游、康体养生旅游、生态旅游等产品,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使旅游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彭黎明 卿雪燕 张慧云 摄影报道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