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7年9月19
星期二 第958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挖色镇:全力保护洱海 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强镇 州检查组到我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州建设项目督查专员办专项督查海东新区项目建设情况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挖色镇:全力保护洱海 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强镇

2017 年 09 月 19 日 星期二 阅读:80

党的十八大以来,挖色镇坚持抓好以洱海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抢抓机遇,完善以高原特色农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抓实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坚持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建设高原生态特色产业强镇。

洱海保护筑实长远发展根基

小葱种植是挖色镇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全镇发展小葱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面积2197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49.5%。由于品质优良,挖色小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小葱上市前要进行清洗,这道工序过去一般在河道、沟渠完成,出现泥土沉淀淤堵河道、沟渠,磷氮成分进入洱海等问题,成为污染源。今年3月,挖色镇积极协调引导,由种植大户购置了一套先进的专用清洗设备,为农户提供集中清洗服务。集中清洗系统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水资源。在现有喷灌设备的基地上兴建小葱清洗多塘,经浸泡、冲洗及多塘系统沉淀、过滤等环节,清洗小葱后的水可以循环利用或浇灌菜园,不再排入洱海,解决生产发展和保护洱海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多赢。

挖色镇位于洱海东岸,许多村民临水而居,世代生活在洱海边,保护洱海就是保护挖色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多年来,挖色镇将洱海保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抓紧抓实抓细,不断完善机制、标本兼治,深入推进“七大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顺利推进环湖截污PPP、农户庭院化粪池建设和大城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在海印村摊位集中摆放点修建了泔水倾倒设施,将小摊点污水经过设施沉淀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避免油污入湖。新建污水日处理能力300立方米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1座;实施了7条入湖沟渠8310米污水外挂PVC管网建设,累计接入沿线排污口210个;完成挖色村5条入湖沟渠2公里外挂污水防腐钢管更换工程,共接入沟渠沿线居民排污口181个。建成7个串珠式多塘生物净化系统,有效净化管网未覆盖区域生活污水及农田尾水,降低面源污染影响。

同时,挖色镇加强洱海渔业安全生产与封湖禁渔管理工作,强化综合执法整治无序经营,对镇内112个主要入湖河道排污口实行动态监管,开展管网疏通、污水应急转运、入湖河道整治、“三清洁”、应急打捞蓝藻等工作,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洱海。坚守耕地红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林地资源等行为,扎实抓好公益林管护、森林防火等工作;深入开展“两违”整治、“两污”治理、洱海沿线村庄建筑风格整治和“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等工作,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同时,挖色镇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生态乡镇,目前已成功通过国家环保部审核。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富民强镇

来到位于挖色镇凤尾箐的大理市林韵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走进水果基地、白芨中药材种植大棚,只见一棵棵树苗茁壮成长,绿油油的药材苗生机勃勃。公司流转和承包林地近万亩,建立林下中草药仿野生种植基地,以林药、林菌等种苗快繁、标准化种植、加工技术研发和林下种植技术推广为主,拓展生态观光果园、林下珍贵中药种植、林下生态养殖、森林旅游等产业,打造产值上亿元的生物科技示范园。

挖色镇坚持建设生态经济强镇目标,通过调优结构、突出重点,培植壮大增收致富特色产业,加快观光、休闲、现代农业庄园经济发展,促进香葱、优质梨、草莓、花卉、核桃、板栗、中药材及畜牧业、生猪养殖等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组建产业发展专业协会,打造小普陀景区、挖色美食糕点、美食鱼三张名片,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全镇无公害蔬菜、中药材、草莓特色种植等产业规模和水平日益提升,已建成种植养殖基地5个、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3户、休闲农业3户,规模流转土地1729亩;完成290套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太阳能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50万元的2122亩泡核桃种植;完成云南怡品万亩玫瑰产业园、神农养殖场等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及11户环湖精品客栈的投资建设,积极配合投资方实施挖色文旅度假集镇、东岸山崖酒店、周舟影视名人创作基地等签约项目,完成第一批10个自然村村庄规划修编评审工作。

挖色镇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美丽宜居乡村、老年活动室、爱心水窖、环海路景观绿化、灯光篮球场、学校提升改造、南北泵站技改、大坪地洱海提水等项目工程建设。突出生态环境优先,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环洱海周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洱海保护“三条红线”为抓手,严格管控环洱海一线,抓好环海路景观节点绿化、环境提升,打造风貌协调、管理有序的环海景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挖色。 记者 王淑云 摄影报道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