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7年8月25
星期五 第941期

五华社区多措并举推创城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记者:自 然 摄影报道 2017 年 08 月 25 日 星期五 阅读:36

自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大理镇五华社区紧紧围绕社区职能,按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多措并举,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洱海保护治理、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工作,强基础、造氛围、惠民生、抓网格,创城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亮点纷呈。目前,社区已形成“个个关心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可喜局面,辖区居民群众和经营户也感受到了创城带给他们的实惠和便利。



建巷道文化 为古城增辉



五华社区将创城工作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工作相结合,着力打造“巷道文化”,为古城增辉。

五华社区打造“巷道文化”的成果集中体现在辖区龙泉巷。走进龙泉巷,映入眼帘的是风格统一的青瓦白墙建筑,干净整洁的巷道,以及令人眼前一亮的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洱海保护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等内容的墙体彩绘。据了解,龙泉巷有400多米长,是五华社区辖区内最长的巷道,内有52户人家居住,有7个民族,属多民族杂居胡同。据当地居民杨淑美回忆,以前的龙泉巷各方面条件都很简陋,路面一直也没有好好整理过,下雨天就会积水,都不好走。

近年来,五华社区投资160余万元,对龙泉巷进行路面改造,铺设鹅卵石、青石板,并设置了排污管道,有效改善了龙泉巷居住环境。

“这几年政府、社区对龙泉巷进行了改造,让这里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排污管道也铺好了,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谈起龙泉巷近年来的变化,杨淑美深有感触,“现在的龙泉巷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好,给人清秀、整洁的感觉。”

据介绍,今年,五华社区结合创城工作,投入20多万元,对原有图画、墙体进行添色、维修,对巷道内的路面进行修整。绘制了民族文化长廊,洱海保护宣传长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里和谐、道德礼仪等大型素描画;对巷内节点、拐角处、道路两边进行绿化、美化,全面改善龙泉巷的居民群众居住环境,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五华社区着力建设管理有序、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民族特色信息化服务体系健全的和谐民族团结社区。社区在龙泉巷内的各民族居民中开展 “文明庭院示范户”、“茶花种植户”、“家庭邻里和谐户”、“旅游接待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挂牌表彰了文明市民、孝亲敬老40 多户,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浓厚氛围,也为创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春霞告诉记者:“我们想通过打造龙泉巷的‘巷道文化’,带动周边居民群众和经营户,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做,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共同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为大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杨春霞认为,创城应该是实实在在地创城,是要让群众得到实惠和便利。她表示,下一步,五华社区将借创城之机,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



做精小市场 提窗口形象



五华社区地处大理古城南大门,是一片商贸繁荣的区域。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五华社区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精心打造旅游小商品市场,着力提升古城南门窗口形象。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改制,五华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给社区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五华社区结合实际,投入100多万元,将闲置办公房进行开发利用,建成一个1350平方米的少数民族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将100多个临时摊位低价出租给社区生活困难的低保户和下岗、失业人员,经营民间毛线编织品、旅游产品、地图书刊、水果等,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杂乱无序现象日益突出,商户的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有效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五华社区结合实际,将创城工作与就业工作相结合,以打造窗口形象为目标,按照清理、整治、提升、管理的工作思路,对经营户铺面、摊点进行统一规范,并投入20多万元对市场进行雨棚建设,改变过去“脏、乱、差”的市场环境。

杨春霞介绍:“对整个市场,社区首先要求经营户每天都要按照创城的标准做到自检自查,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同时,要求经营户诚信经营、礼貌待客、文明经商,不能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社区还要求他们做好‘四防’措施,做好消防设施配备,不能出现消防通道堵塞现象。我们还出资做了宣传展板,统一制作了铺面亮证经营的公示牌,方便游客了解相关信息。”

旅游小商品市场管理员侯建琴告诉记者:“结合创城,我们搭建了雨棚,让市场变得更加规范。通过劝导,经营户也非常配合我们。现在来看,最大的变化是,整个市场给人一种整齐、规范、有序的感觉。”

旅游小商品市场的环境和服务态度也得到了游客的认可,来自湖北武汉的游客李女士表示:“我觉得这里环境还是比较干净的,商户的服务态度也比较热情。”

改造提升市场环境,营造规范有序氛围,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经营户。经营户张秋红向记者介绍了市场环境提升带给她的好处:“以前没有搭建雨阳棚之前,我们都是打伞、拉塑料布来遮阳挡雨,既不美观也不方便,特别是到下雨天影响游客买东西。现在社区照顾我们,免费给我们装了大的雨阳棚,下雨天游客过来买东西也不用有什么担忧,现在生意也比以前更好了。”

张秋红表示,创城为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她也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为创城出出力,努力做到诚信经营、热情服务,让每个游客都感受到大理的文明。



抓实网格化 推全民创城



五华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通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整合创建资源,突出基层基础,构建起全面覆盖、各方参与、上下联动、分片包干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走进位于红龙井街区的大理五彩云客栈,只见店面内外干净整洁,醒目位置都张贴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经营的公益广告,前来入住的游客络绎不绝。店长杨梅告诉记者:“我们从服务上,要求所有在店员工使用文明用语,让到店的任何一个客人都能感受到大理的文明。”

为确保顺利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五华社区按道路、小区划分小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不少于3名工作人员,其中,结对单位1名、区镇1名、社区1名。小网格内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创建工作的同时,也派专人参与小网格工作。

五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顾金华介绍:“我们社区有9个居民小组,分成9个网格,对创城工作进行管理,主要进行环境卫生清扫、经营秩序规范、入户宣传、入辖区单位宣传。通过定点、定人、定路段进行管理,经营秩序有了好转,环境卫生比过去好了很多。”

五华社区第五网格小组的网格区范围主要是红龙井全段,还有五华楼周边。每天,小组成员都认真履职,走进街头巷尾,对街道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对居民和经营户进行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创城知识,对红龙井水景工程水面的垃圾进行清捞,对经营户乱摆乱放拖把等行为进行规范,对红龙井的酒吧噪音问题进行劝导。

“只要有居民反映,我们就会出面和经营户沟通,要求他们整改。创城以来大家都比较支持,大家的文明意识都有提高,都表示会积极支持创城,比以前规范了很多。” 五华社区第五网格小组组员费品值介绍道。

五华社区扎实开展创城网格化管理工作,把创城和创A、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严格遵守签到、记录、巡查管理、监督、大清扫、辖区单位管理、痕迹自检自查等制度,使网格化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抓好落实。同时,认真对照标准查找问题,认真梳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面掀起了创城工作的新高潮。

费品值介绍:“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发现很多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梳理,能解决的现场就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会汇总报到社区,社区又报到镇上,层层逐级解决,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华社区还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日常监管,统筹协调、高效处置,合力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创建工作和管理工作精细化,全面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和实际成效。

随着创城迎检进入关键阶段,五华社区将创城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通过查缺补漏,辖区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创城氛围日渐浓厚,各族居民群众和经营户对创城工作的支持参与力度与日俱增,文明城市创建的“五华样板”已悄然形成,也为我市顺利实现创城目标守住了阵地、打牢了基础。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