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不断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其致富带头能力不断增强,受到当地农民欢迎,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但是,各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仍存在运行机制不畅、动力机制不足、竞争机制缺乏、保障机制滞后等问题。当前,如何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更具针对性、如何增强学用效果转化等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需研究探索和解决的新课题。对此,笔者建议,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应采取精准培育、精准管理、精准扶持等“三个精准”措施,培育引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人才队伍的“生力军”。
以培训为载体,突出精准培育。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如何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需要各部门精准识别培育对象并有效满足他们的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的,培育时应真正做到“以产业育人才,靠人才强产业”,不仅需要了解产业构成,更需要摸清人员家底情况。要围绕各地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确定规模户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再根据他们的产业、规模、素质等开展分门别类的培训,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以认定为核心,突出精准管理。要将认定管理作为衔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的关键环节。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不是一种准入门槛,不是限制,而是引导。它是将新型职业农民“群体数字”具体到“谁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过程,是精细管理到“人”的具体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认定管理可以增强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的针对性。通过开展认定,可以分门别类、分层分级研究农民培训需求,提高培育工作效率,也为按不同类型、等级,落实各项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提供依据。
以政策为导向,突出精准扶持。真金白银服务才是关键。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吸引力和认可度,才会出现“要农民学”变为“农民要学”的局面,才会有越来越多农民实现学以致富的目标。对此,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主动争取组织、人社、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把财政补贴资金、示范推广项目、土地流转政策、金融社保支持等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