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龙祥看来,泥巴到艺术之间的距离,是用心的距离,用心给予泥巴生命,再借它们表达自己的内心。
苏龙祥1974年生于大理市凤仪南街,自幼和爷爷学泥塑,就是三十年前火热大理各种庙会的泥娃娃,几角钱一个,身上都有小孔,一吹就响。那时候,苏龙祥和小伙伴们整天在凤仪旁的波罗江里挖胶泥,捏了玩,边玩边学,越学捏得越好。巧的是,苏龙祥父亲的老家弥渡县红岩乡鸡鸣村,有一位专做佛像的老艺人,苏龙祥向他学习了整套的佛像泥塑技艺,并将大件的佛像制作方法和小件的泥塑工艺相融合,突破传统的花鸟人物、佛像,只要是自己见过的,经历过的,他都能通过泥塑创作展现,比如受“绕三灵”和扎染传承人所托,下一步即将制作的“绕三灵”场景、扎染工序,都是过去泥塑中没有的,他通过构思、用心创作,就能把它们的“魂”,附着到泥塑上。
这样就更有意思了,不仅是泥塑题材的突破,更是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互相交融,等他忙完村子里东岳庙“十八层地狱”群塑,“绕三灵”和扎染泥塑就可以着手了。
说起“十八层地狱”群塑,是他创作过最难的泥塑,一是数量多,共500多尊;二是没有图纸,仅根据《地藏十王经》的描述一幅幅绘制。通常都是晚上画图,白天制作,当时家中正在建房,两件事并在一起,等塑形结束时,苏龙祥两边的头发全白了。
不仅如此,等他历时三年,终于带着徒弟们于2013年完成所有泥塑,2016年因火车路线经过东岳庙,一大半被毁,村里重新找到一个更大的地点,建了新庙,请他重塑所有的内容。2017年6月1日,苏龙祥夫妇带我去看时,只见一大群已经批过灰的白色塑像陈列在庙宇之中,塑形基本完成,计划今年年底完工。
说起第二次塑和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苏龙祥说一是用料,上一次用的是胶泥,这次用的是纸筋灰;二是规模,上次共12间,这次18间;三是上次没有场景,这次增加了山水、建筑和树。又问起这次工程量更大,但为何比上次用时少?苏龙祥说这次图纸是现成的,节约了很多时间。
纸筋灰是一种古老的泥塑材料工艺,据苏龙祥介绍,用七份石灰,加两份白棉纸,再加一份糯米面,少许油沙,兑水用扫把棍拌匀,放置两周左右充分发酵,即可待用。和胶泥的工艺最大差别在于,胶泥可以大面积塑形,而纸筋灰只能一点点挑抹上去,极费工时。当然,纸筋灰作品越经风雨侵蚀,越坚硬如铁,是上好的材料。
调好纸筋灰,第二个步骤就是造型,又叫上粗灰;接着上细灰;打磨;彩绘,彩绘材料就是传统的石渠和丙烯。彩绘好,便大工告成。
和小件的泥塑相比,大尊的佛像制作方法又有所不同,首先要用上好的柏树做神桩,做好木制骨架,打上阴阳巢,在布制荷包内放入金银制作的金心、银胆、玉器、宝器,放入阴巢内,盖上阳巢再画上佛像的五官,神咒灵符;再用布制的荷包放入七米、七茶、桂圆、荔枝、大枣做佛像的脾胃;至于肠子,用红绿布缝制,大肠2.8尺代表28宿,小肠1.2尺代表12功曹,里面灌满五谷代表五谷丰登。在制作佛像之前,还有各种仪轨,开相前还须沐浴斋戒。所有工序完成后,挑选吉日进行“开光”,为佛像点上银朱,每点一处都有相应口诀,这样它们就从工艺品变成神灵。所以当我们看到一尊尊佛像,在它们内里,都是五脏俱全,极为考究的。
苏龙祥从初中毕业开始回家专门从事泥塑制作,目前收徒近百,不仅不收学费,还供吃住;每个月给徒弟零花钱用,女生1500元,男生2000元,大理大学的学生去实习,每天发80元补助;他还带出妻子女儿兄弟,现在上小学的女儿,开始创作小泥人之类的小件泥塑。而他的作品,早在大理张家花园、蒋公祠,昭通大山包玄天关、凤庆文昌阁等地声名远播,每年凤仪正月十五“春醮会”,因很多采扎老艺人相继去世,十多年来采扎工艺都由苏龙祥一手完成。
2016年,苏龙祥被评为大理州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下步,他打算创作一批除了“绕三灵”、扎染外,类似爆米花、打铁、刺绣之类大理人记忆中难以忘却的生活场景,听着就觉得很期待!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