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张练家这么困难也能盖起房子、住上混砖房。”清明前夕,银桥镇鹤阳村村民张练入住新居的消息,在全村引起不小轰动。
张练本人残疾干不了农活,和家人居住在鹤云峰山脚下破败不堪的石头房里,生活困难。而这一切的改变,始于银桥镇2016年大力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张练一家如今不仅搬到了大凤路旁的安置地,入住了新居,而且女儿女婿搞起了养殖,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张练家的变化只是银桥镇引领易地扶贫搬迁,全力解决村民安居问题,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党政领头,确保“一个不少”。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是我市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住房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加快推进我市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惠民政策。2016年,银桥镇成立扶贫工作领导组和扶贫攻坚工作指挥部,组建了8支由镇机关干部挂钩、村组干部组成的精准识别扶贫工作队,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和责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银桥镇易地搬迁项目总体实施方案》,通过镇、村、组干部精准识别、贫困户申请、镇核实、上级审批、公告公示等严密环节,以到村、到户、到人,“一个不少”的方式,扎实推进易地搬迁工作。
干部当先,确保“搬得顺”。银桥镇组织84名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把易地扶贫搬迁宣传资料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并与33户搬迁户、51户原址拆除重建户“零距离”接触、沟通,把相关政策讲明、讲透。此外,还通过镇党建网络平台、手机微(短)信、QQ群等媒体形式,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群众结合实际选择好搬迁方式和安置地点,确保“搬得顺”。阳波村村民尹锐珠说:“我担心盖房钱不够,镇村干部到家中了解情况后说实行的是统规统建,每户补助财政资金6万元,中长期无息贷款6万元。这样一算钱够了,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和母亲一起搬到梦寐以求的新居,尹锐珠信心满满,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下一步要好好发展经济,安心致富奔小康。”
群众意愿,确保“搬得准”。银桥镇成立了8个群众意愿调查核实工作队,逐村逐户对群众搬迁意愿进行再核实,工作队对照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地灾隐患避让搬迁等各项政策,逐户摸排造册登记,做到情况明晰、台账清楚。五里桥村60岁的贫困户洪绍基因身体残疾,家庭条件十分困难,政府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他们家安置于五里桥村安置点。洪绍基望着自家新建的二层新房感慨地说:“我家祖祖辈辈都住在山脚下,今年2月才搬迁到安置地。如今,种地、吃水、出行都非常方便,我们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产业带动,确保“搬得富”。银桥镇精心选定的安置点环境较好、交通便捷,适宜发展产业,让贫困户住得下、稳得住。积极鼓励和支持搬迁户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制订优惠政策,引进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规模流转土地发展致富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解决贫困户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问题。目前,全镇共引进14家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回引创业项目2个,建成了22个专业合作社,惠及群众5000余人。“银桥镇对搬迁对象进行详细的摸排调查,同时在搬迁规模、搬迁地点、安置形式等方面严格执行易地搬迁不超面积不占耕地等各项规定,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易地搬迁工作深入开展。”银桥镇党委书记杨砚池介绍,银桥镇立足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为着力点,推动“花、果、树、菜、米、茶”六大特色产业发展,确保群众快速持续增收。
目前,银桥镇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户、129人;原址拆除重建51户、202人。银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德侯说:“银桥镇下一步将继续按照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细化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从中受益,一道同步致富奔小康。” 赵志斌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