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们,是绚丽多姿的铿锵玫瑰;
她们,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又是一年三月到,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长足进步,我市广大妇女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在我市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服务妇女、关爱妇女,引领妇女参与洱海保护,推进社会文明和谐,促进全市妇女事业芳菲满径、巾帼璀璨,让巾帼之花在苍洱大地散发出别样芬芳。
做活就业文章搭好平台助“凤”飞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心帮助妇女就业,是妇联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首要任务。
2月24日,州市2017年“春风行动”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专场招聘会举行。当天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6500多人,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000多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010人。
作为促进妇女就业的创新举措,近年来,我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和参与组织好“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帮助女大学生、下岗失业妇女、进城务工妇女及时获得就业岗位、技能培训、务工常识和创业政策等信息,大力开展妇女就业服务工作,仅在2014年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就有1530名女性参加,其中有1162人现场达成录用意向,妇联组织发放了4000多份宣传资料,为广大妇女和用人单位搭建了相互交流、双向选择的服务平台。
同时,我市妇联组织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强化形势政策宣传,为妇女提供创业机会。加强与金融、就业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继续抓实“贷免扶补”、“两个10万元”等扶持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帮助妇女发展增收项目,帮助贫困妇女创业,提升贫困妇女脱贫能力。2016年度,全市共完成“贷免扶补”创业贷款100户,发放贷款830万元,以“两个10万元”项目扶持小微企业40户,一次性发放创业补助120万元。
针对部分妇女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妇联组织扎实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失业女性转变观念,通过加大创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她们的创业能力和水平,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2014年,市妇联邀请大理州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到下关、大理、海东等乡镇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培训妇女400多人次,帮助她们掌握家政服务技能;2015年,市妇联依托大理州阳光培训学校、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知识、种植养殖技术培训8期,培训妇女500多人次,帮助她们提高岗位技能和创业就业本领。
特别是2016年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市妇联积极开展女企业家、女能人、创业带头人、致富家庭妇女与贫困妇女座谈交流活动,通过身边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引导贫困妇女多元化发展产业。同时,紧扣脱贫、发展、和谐三个主要目标,在全市建档立卡的“一乡十村”实施持家治家素质提升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贫困妇女创业的种植养殖、传统手工、乡村旅游、家政服务等方面实用技术培训10余场,培训妇女600多人次。通过多种途径为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依托现有“巾帼科技示范基地”,鼓励“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中的女负责人、女能人、女带头人,采取结对帮扶的互助方式,带动贫困妇女实现脱贫。
做足家庭文章弘扬新风促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妇联组织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阵地。
2016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在京召开2016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暨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我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张建波家庭被评为 “全国最美家庭”。这是我市首个“全国最美家庭”,也是我市积极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成果体现。
近年来,我市妇联组织紧紧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开展特色家庭创建的同时,围绕“寻找最美家庭、征集好家训、好家风”活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拓展家庭文明建设的工作内容,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凝聚了社会正能量。
在强化具有妇联特色的“和谐家庭”、“绿色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双合格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工作的同时,市妇联不断深化“平安家庭”创建,在2016年与大理市辖区内村(居)民签订平安创建责任书20万份,创建“平安家庭”示范户7000户,联合市委综治办为2000户“平安家庭示范户”挂牌。市级每2年表彰一批家庭文明先进典型,建立了市、乡两级“五好文明家庭”示范点,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宣传 “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 “十佳好媳妇”、“最美母亲”、 “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的先进事迹,引导激励更多的妇女“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无私奉献”。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让治家格言上墙,通过农家书屋、妇女之家,倡导全民阅读,引导广大妇女传承美德、弘扬新风,同时扩展巾帼志愿服务内容,发挥“四支女子服务队”作用,集中开展广场舞骨干培训,组建消防宣传女子文艺队,并开展“脱贫攻坚·巾帼在行动”活动,带动更多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我市妇联组织紧紧抓住“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这一根本目标,以弘扬好家风、宣传好家训、选树好家庭为主要内容,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寻找“最美家庭”、议家风、晒家训、征格言、传美德为主要形式的宣传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动妇女和家庭踊跃参与“最美家庭”和家风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在妇女之家设立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台、家庭幸福照片展示栏、“最美家庭”光荣榜;在 “三八”妇女节,举行先进模范代表座谈会,通过身边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增强广大妇女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信心;先后在大理、凤仪、下关、海东等乡镇举办晒家风家训院坝会和优秀家风家训、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
做实关爱文章撑起权益“保护伞”
关爱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让妇女真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近年来,我市妇联组织坚持把关爱妇女,维护其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抓好。
我市妇联组织始终把特殊群体的关爱救助放在首位,以尊老爱幼月、春节、“三八”节、敬老节等为契机,采取入户走访的方式到各乡镇看望慰问贫困妇女、贫困老人、老党员、空巢老人等。继续将各类惠民政策和惠民项目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实施,广泛宣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积极向上级妇联争取专项资金,将治疗救助经费及时送到患病妇女手中。
同时,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及关爱活动,启动“巾帼在行动——禁毒防艾篇”系列活动,以“6·26”、“12·1”为契机开展以“青春无毒·健康生活”、“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为主题的禁毒防艾宣传活动,广泛开展艾滋病知识培训;启动“大理市农村留守妇女防艾及性健康教育”项目,2016年开展专题培训8场次,参训1000人次,期间完成HIV筛查768人次;充分利用妇联组织网络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各村委会妇女主任、各自然村妇委、妇代小组、妇女之家、婚育学校的作用,多形式开展同伴小组活动。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市妇联还开展“三八维权周”街头宣传咨询活动。特别是2016年,以宣传当年3月1日起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为契机,大力弘扬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新“两规”、“两纲”、《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反家暴的意识,营造全社会保障妇女权益的良好氛围。同时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反家暴宣传咨询活动,邀请老师举办婚姻家庭讲座,引导广大妇女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在不断增强妇女法治意识的同时,妇联组织大力发挥妇女儿童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参与婚姻家庭案件的调解,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充分发挥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妇联系统信访网络、妇女三级维权岗、法律援助中心、维权志愿者的作用,认真做好妇女信访工作,为广大妇女提供及时有效的维权服务。
做好生态文章呵护洱海水长清
1月18日,市妇联“聚朵朵金花·毓洱海清澈”主题系列活动启动,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实施的 “七大行动”、“六大工程”,组织开展一系列洱海保护活动,使更多的妇女成为保护洱海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近年来,我市妇联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把洱海保护列入各级妇联组织的重要工作日程,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网络优势,结合妇联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洱海保护活动,切实为洱海保护贡献全市妇女的一份力量。
巾帼志愿者在行动。通过实施以“洱海保护·巾帼志愿”为载体的志愿服务工程,市妇联进一步加强保护洱海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充实和壮大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三年来累计完成注册志愿者1323人。启动“巾帼在行动——洱海保护篇”系列活动,以“学雷锋日”、“洱海保护月”、“国际志愿者日”等为契机,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巾帼志愿者参加洱海保护、河道清理、“三清洁”、义务植树等活动,2016年共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洱海保护、“三清洁”活动1550人次。结合“挂包帮”活动的开展,巾帼志愿者们还发挥示范作用,主动带领广大妇女从自己做起,破除陈规陋习,带头弘扬文明新风尚,自觉抵制白色污染,倾力保护“母亲湖”洱海。
创新宣传方式。市妇联陆续开通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向基层妇女同胞和广大群众推送工作动态和洱海保护相关知识。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出黑板报、张贴标语和宣传画、发放倡议书及环保布袋、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妇女家庭及餐饮客栈宣传洱海保护的重要意义,激励广大妇女和家庭为促进大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强化培训、提高认识。市妇联始终把抓培训作为开展洱海保护工作的重点,在各乡镇发放了《洱海保护知识读本》20000余册。依托各村委会建立州、市级妇女环保学校22所,积极开展培训活动,让广大妇女学习法律法规、环保知识,掌握科学种养植、节能控氮方法,以实际行动参与洱海保护工作。开展“保护洱海·巾帼行动”专题培训,以市妇联到乡镇培训,乡镇妇联到村居开展培训的方式逐级开展培训55期,举办洱海保护知识培训3450人次,引导妇女身体力行,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生活习惯,影响带动家庭成员共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激扬巾帼志,奉献巾帼力;彰显巾帼美,唱响巾帼歌。2017年,我市妇联组织将不断拓展妇女创业就业平台,切实维护好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不断打造品牌彰显妇女风采,全面提升妇联队伍素质,着力当好妇女的“娘家人”“知心人”和“引路人”,不忘初心、真抓实干,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在推动我市改革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改善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