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7年3月9
星期四 第826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我市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高志宏主持召开市政府九届一次常务会议 州市联合开展“三八”维权宣传活动 全市“扬家风·传家训·创最美家庭”巡讲活动启动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我市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017 年 03 月 09 日 星期四 阅读:129

我市结合洱海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要求,选择生态、高效的农业综合发展途径,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核心,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推广施用商品精制有机肥,全面减少洱海流域氮磷化肥和农药使用,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

为切实发展好高效生态农业,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促进休闲农业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种植绿色水稻、特色花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按照“源头控制、调整结构、过程阻断、末端消纳”的治理思路,发展生态农业,控氮减磷,逐年减少洱海流域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控制农业污染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杨吉鹏是大理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多年从事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参与了去年3万亩绿色水稻基地建设。他介绍,在3万亩绿色水稻种植中,按每亩200公斤有机肥的标准全额补助给农户进行实施,同比2015年每亩施用15公斤尿素计算,每亩减少尿素施用量5公斤到7公斤,3万亩总共减量为150吨到210吨, 3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减少纯氮70吨到100吨,真正体现了减量增效的目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绿色水稻的产量与常规种植的水稻产量基本持平,但绿色水稻加工的大米品质更好、口感更佳,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好,实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杨吉鹏高兴地说:“下一步要着力推进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使之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实施“七大行动”中,我市认真实施面源污染减量行动,通过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每年推广施用有机肥不少于1万吨,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利用流转土地实施规模化种植,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品牌高效、观光休闲农业,引导洱海流域内大蒜种植向周边适宜区转移,逐年减少流域大蒜种植面积。划定禁养限养区,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在主要入湖河道及两侧及临湖周边建设农田尾水收集库塘和湖滨湿地,实施喜洲镇、上关镇种养一体示范区及大理镇、银桥镇水肥一体化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杨吉鹏介绍, 2017年我市将高标准建设好7000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旱育、稀植、浅插和推广控氮减磷增钾技术,施用环境友好型肥料,提倡人工薅锄杂草。“今年每亩补助500公斤有机肥,对今年7000亩的高标准绿色种植水稻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并且对洱海面源污染治理减量增效起到很好的作用。” 杨吉鹏对推广绿色水稻种植充满信心。

记者 罗绍亮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