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由大理市博物馆和安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螳川遗风 连然古韵——安宁名碑名帖拓片展》在市博物馆开展。
安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即设连然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安宁就是昆明的重要门户,迤西咽喉,史称“安宁雄镇,诸爨要冲”。螳螂川流经安宁由南向北,泻滇池之水,滚滚北去,形成“奇河倒流”景观,两岸山峦起伏、树木蓊郁、田畴风光如画,为滇中胜景,众多名士大家在安宁留下墨宝,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沉淀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如:云南三大名碑之一的王仁求碑、宋代建筑曹溪寺、元代建筑安宁文庙、“天下第一汤”温泉、温泉摩崖石刻群、温泉历史人文景观名人公馆群等。安宁与大理在汉代,两地同属益州郡,大理国以安宁为城,作为向东开拓的重要据点。开凿于大理国时期的安宁法华寺石窟与大理剑川石钟山石窟的风格一脉相承,是仅次于石钟山石窟的云南第二大石窟。明嘉靖年间,流寓云南的著名学者杨慎在安宁和大理两地流连忘返,分别留下了著名的《禹碑》,成为两地共同珍视的瑰宝。清乾隆年间,著名金石学家、云南布政使王昶不但在大理寻访到著名的《南诏德化碑》,也在安宁寻找到立于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的《大周故河东州刺史王仁求碑》,一同填补了云南唐代碑刻的空白。
市博物馆是我市文物收藏、研究与陈列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是展示大理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重要窗口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自2009年免费开放以来,年均接待观众160余万人次。近年来,市博物馆以“走出去,引进来”的形式不断深化博物馆间互动交流模式,以馆藏精品《苍洱陶韵——大理出土明代陶俑展》和《苍洱镌石——大理历代名碑拓片展》为主打,先后亮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江阴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同时为观众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展览,连续多年引进全国各地有品位、规格高的专题展览,引起世人关注,社会反响较好。
此次展览为期1个月,共展出了58件展品,包含了安宁各历史时期的各类石刻、古碑拓片,主要集中了明、清至民国时期文人名士在安宁温泉龙山和凤山环云崖留下的题句、诗文、绘画等,书法除正、草、隶、篆外,文体有诗、词、联句、妙语、题名、留记、命名、标志等,内容多属赞颂温泉山水之意。还包括了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曹溪寺内藏碑及安宁市博物馆内藏碑,大部分均为名家高手之笔,其中不乏佳作精品。此次联合展览搭建了大理及安宁两馆和两地历史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现两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让广大书法爱好者、中外游客观赏到精美的碑刻拓片,为研究两地碑帖石刻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 王淑云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