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7年2月24
星期五 第817期

一生清廉 两袖清风

———记民族英雄周保中将军清正廉洁事迹

□ 本版撰文/作者 敬伟德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2017 年 02 月 24 日 星期五 阅读:34

结合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增强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笔者在这里介绍出生于我市湾桥镇的周保中将军,介绍他始终如一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特别是他“一生清廉,两袖清风”的事迹,供大家学习。

对“清正廉洁”

重要性的认识

周保中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苦难。几千年来,大理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封建政府苛捐杂税繁重,贪官污吏横行,加上战争纷争不断,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后来参加革命后改为周保中),1902年2月7日出生在清末大理府太和县湾桥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期间正是清朝晚期光绪皇帝执政,朝廷腐败,内忧外患。他小时候在村读私塾,于1913年考入大理高等小学堂读书。1915年,周保中高小毕业后考入省立大理第三中学读初中,后因兵匪劫难,家庭贫穷,中途辍学。

清朝末年,官府腐败,地主恶霸欺压老百姓,在周保中他们村子里,地主说他们是“穷人骨相穷在命”、“富贵全由命定,穷相原是天生”。喜欢历史并熟读历史的周保中知道,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历经了数十个王朝政权更迭,战争、和平、衰退、战争的循环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无论哪一个王朝,带来的都是封建官僚加重给老百姓的苛捐杂税,并且战争都是老百姓冲锋在前,大量死伤的都是平民百姓……腐败、官僚、战争,老百姓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17年2月,怀着满腔理想的周保中来到昆明,加入云南陆军第一师士官教导队。1917年8月,受训期满后,周保中被分到云南护国军(后为靖国军)第五军警卫三营一连任中士,1917年9月至1918年11月先后开赴贵州、四川、鄂西、陕南、湖北等地讨伐段祺瑞北洋政府支持的刘存厚川军和皖系部队。在战斗中,他出生入死,有勇有谋,在四川奉节、巫山两次战斗中,曾两次负伤,后晋升为班长、排长、连长。之后他又转入川军、滇军。1926年11月,北伐军在南昌的多次争夺战中,由于骁勇善战,周保中成为了北伐军中著名的勇将,被誉为“铁狮将军”,先后担任了上校团长、师参谋长。1927年12月,周保中随军参加了讨伐湘、桂新军阀的战争,率部开往鄂西反击杨森的川军,经过在沙洋、天门等地的激烈战斗,将川军击败。由于周保中英勇善战、战功显赫,被军长程潜提任为第6军18师少将副师长兼52团团长。

虽然周保中的官职越当越大,但是军阀间的尔虞我诈、贪污腐败以及争夺地盘的连年混战,让他心灰意冷。1927年7月,就在中国革命最危难的时刻,周保中毅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正式党员,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完全交给了党。

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以及后来数十次战斗的洗礼,让周保中认识到:中国为什么贫穷落后,为什么老百姓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答案只有一个,除了制度原因外,官僚腐败不廉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他的心中,今后在革命队伍里,有了好的环境,一定要清清白白地做人,清正廉洁地为老百姓做事。

心系人民

清廉做事

清正廉洁做事,是周保中将军一生一贯的作风。

1928年11月,中央决定派周保中到苏联学习,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找他谈话交待任务,并为他弄到一张名为周保中名字的出国护照,从此他改名为周保中。

在苏联学习期间,因为坚持原则,廉洁自律,蒙冤出党。1930年3月,周保中因为反对王明的宗派活动,以所谓“托派嫌疑分子”罪名被王明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被送到莫斯科郊外机器工厂做苦工,进行改造。在改造期间,周保中对他在中大被打成“托派嫌疑分子”,所蒙受的不白之冤一直不服,便上书斯大林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执行监察委员会。1931年2月,联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执行监察委员会审查了周保中被迫害案件,否定他参加“小组织”说法,宣布撤销对他的错误处分,批准恢复其党籍。

爱憎分明,清除叛徒绝不手软。1938年10月,原抗联五军一师师长关书范投降日本人后,来劝降周保中等抗联战士。周保中认为,如果在斗争进入最艰苦时刻,首开投敌之风这个口子,今后的抗日大局就将崩溃。这样的行为,决不能宽恕!他让抗联柴世荣引关书范上山,立即将其逮捕,公布其罪状,执行了枪决。

爱护民众,心系人民。周保中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安危放在第一位,关心老百姓疾苦。东北抗战胜利后,东北大部分地区是由国民党占领,难民问题十分突出,当时由林彪指挥的解放军四野部队开始进入东北。由于周保中将军在东北抗战14年,他对东北人民具有特殊感情,在解放东北的问题上,他处处考虑老百姓的生死和疾苦,特别是在解放长春问题上,是和平解放长春还是直接攻打长春,以及在处理长春的难民问题上,他曾经和林彪有过分歧。但周保中据理力争,使得长春得以和平解放,并且合理地安置了从长春逃出的难民,有力地保护了长春千百万老百姓。

廉洁自律

不搞特殊化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周保中将军的一生中,他都能做到廉洁自律,从来不搞特殊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保中回到云南工作。当时国家党政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周保中吃饭、抽烟等开支均实报实销,但是他每餐就是两三样素菜,一个星期吃一两次荤菜,并且每次用餐,如果饭菜有剩,他从来不会倒掉,总是留到下顿再吃。吸烟,他也总是把吸过的烟头积攒起来,将烟头里的烟丝卷成自制纸烟再抽。

1950年,汽油十分紧张,周保中住在昆明圆通街,距离省政府有较长一段路,需要走50多分钟,当时他就是靠两条腿走路上下班。

周保中在云南和北京工作期间,他的独生女儿周伟读的小学和大学离家都很远,但是每逢星期六,她都是坐公交车回家,从来不搞特殊化。在读书的问题上,周保中都不让女儿上干部子弟学校,目的是要让女儿多接近工农,不要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

周保中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亲属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周保中父母早年过世,家里仅有两个弟弟,都在农村没有工作,并且四弟还双目失明。一次,他的三弟来昆明要求哥哥给他安排个工作,当时昆明等地各行各业也都在招收职工。但是,周保中拒绝了,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党没有赋于我这样的特权,我不能这样做。”之后,周保中给他买了两件土布衣服,又给了一点钱,让弟弟在昆明玩了几天后,仍然送弟弟回了大理。

周保中在工作中或是在为群众办事上,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从来不收受礼物、不吃请。在云南工作期间,昆明专门生产经营“云腿”罐头的德和罐头厂老板,节日一定要送点罐头和火腿给周保中,周保中坚决不收,老板认为周将军有点不近情理,他耐心地说服老板:“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的干部应该廉洁奉公,我绝不能开这个先例。”周保中将军为政清廉,艰苦朴素,这在云南省直机关干部中一直是个佳话。

周保中将军“一生清廉,两袖清风”的事迹还有很多,笔者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地介绍一些典型。结合当前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希望广大党员同志和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以周保中将军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政清廉,勤奋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