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地之浩大,人杰之众多,雄才大略者们创下的丰功伟绩,如日月江河,万古不朽,无论我辈如何仰慕效仿,都不足其一豪端。故唯以高格立身为志向,虽不能干出惊天地、泣鬼神之大业,却也能一展为国效力的巾帼之志。”吴君雯在她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抒发了其志向。
吴君雯从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企业、机关工作,直到2010年退休。她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充实自己,干一行爱一行,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力求当一名“最佳者”,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她从小热爱文学,阅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工作之余,她坚持写作,用优美的文字直抒胸臆,笔耕不辍,成为了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她是昆明人,但她深爱大理的山山水水,热爱大理的民族文化,大理给她一切,她把爱倾述给了大理:“相传,大理原来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多亏了洱海中有一棵玉白菜撑住了整个坝子,大理才不会地震,不会陷落,也不再飘移,成为了一块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的宝地,被誉为最适宜于天下人居住的地方。这棵玉白菜丰盈滴翠,碧绿的菜叶如伞般打开托住了大理,颗颗玉液由菜心中沁出,汇成了如玉般晶莹纯净的洱海,故洱海又称之为玉洱。……”(摘自其散文《大理———天然的一块大翡翠》)
天道酬勤,吴君雯文思泉涌,佳作连篇,硕果累累,出版过三本书:散文集《清溪流韵》;电影剧本集两本:《蝶泉女》、《山茶流红》(每本各三个电影剧本);电影剧本《驼峰老兵》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她撰写的电影剧本《晋女花》荣获山西省委宣传部“电影类有奖征购优秀作品奖”,文章多次获得州、市的征文一、二、三等奖及大理市首届文学艺术作品二等奖,先后获得市委“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大理公交优先”征文二等奖、《大理日报》“洱海记忆征文”二等奖、三等奖、《大理时讯》“洱海保护大家谈征文”三等奖、州总工会“中国梦·巾帼风采征文”奖、《大理日报》“展示阳光心态,为大理跨越发展增加正能量征文”二等奖等奖项。2014年,州委、州政府下发了振兴白剧的意见,面向全国招标白剧剧本,在全国共征集32个剧本,经省、州专家层层评选出5个剧本,最终中标3个剧本,吴君雯写的白剧《蝶泉女》入选,是我州内唯一的本土作者。
吴君雯热爱大理,认为白族文化是大理的根,尤其是非物质文化是代代传承,口口相传,耳濡目染,这样的生存环境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否则就会有失传的危险。民间世代传承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技艺、习俗、曲艺等是活态文化,是大理独特的文脉和永久的魅力。因此,多年来,她一直在努力地为保护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呼吁,并身体力行地用手中的笔来进行宣传,扩大影响,以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保护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她赞叹周城扎染是世界最美的劳动图、传承图、女工图,勤劳的白族妇女的劳动之美,通过一针一线缝纫和300多年传承,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她以此为题材,写了现代题材的《蝶泉女》白剧,以白族扎染刺绣展现了白族文化的精神和底蕴,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即想为白族人民做一点事,表现出原汁原味的白族人的生活、语言和文化艺术。《蝶泉女》以周城扎染妇女为原型,反映怎样把白族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传承下去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题材。该剧本具有浓郁的白族生活气息,人物个性突出,语言清新生动,第一次以大型白剧的形式,展现了当代白族妇女的勤劳、智慧和美丽,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剧本。 记者 王淑云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