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做过一项调查,询问小学生们爸爸妈妈和自己爱吃什么。结果90%的小学生回答爸爸妈妈爱吃鱼头鱼尾,自己爱吃鱼身。小学生们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还以为爸爸妈妈真爱吃鱼头鱼尾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母关爱孩子。可是一旦这种关爱升级到溺爱,就养成了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的坏习惯。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已发展成核心化、小型化。虽其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有利于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加之长辈的迁就与忍让等不良的教养态度,造成孩子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而不知道他人观点的存在与不同,更不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考虑问题。这使得孩子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不善于体会他人的思想情感,体验不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为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从小就培养孩子把好吃、好玩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如家中的食物、用品全家人一起享用,避免孩子独占。同时,积极用爱来教育孩子们是最好不过的,父母们可以让孩子们体验爱心,这样有助于改善他们吃独食的情况,例如当爸爸妈妈们下班回家休息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过来给父母倒杯水,这些行为会锻炼孩子做一个爱心使者的能力,也会使得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做父母的在思想上、行动上都不要把孩子放到家庭的中心地位,更不要让孩子享有与家庭成员不同的“特权”。比如,在吃东西的时候,引导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先给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吃;有了可口的食品,不管多少,都要每人分一份。当孩子抢吃或要独食时,父母应及时制止,并明确告诉他:“好吃的东西,应该大家吃。”切记不要因为怕孩子哭闹而予以迁就。
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父母吃,父母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作家程乃珊写过一篇文章,说小时候吃西瓜,母亲把最红最甜的瓜心挖出来给祖父,剩下的才切给他们姐妹吃。每年夏天如此,每次吃西瓜如此。就像是种仪式,孩子们围着桌子,看母亲切开西瓜,小心地用勺子掏出来瓜瓤放在祖父碗里。尽管忍不住一次次流下的口水,但从来不觉得母亲做得不对,长大后更觉得那场面温馨难忘。目睹这种画面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绝不会吃独食。学会谦让、分享,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