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6年9月12
星期一 第710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一座城市 一场生活 王松林 猫菊图 赵藩 行书 沿海湿地有荷香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一座城市 一场生活

□ 作者 ○杨文媛 2016 年 09 月 12 日 星期一 阅读:24

生在大理,长在大理,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生活不断重复,分外不觉韶光老,竟不曾想至今相看两不厌。

不记得曾在哪本书里看过:“脚下这座城池,千百年的光阴从它身上悄悄流走,它就这样沉默在时间里,静静,默默,悠悠,晃过岁月,摇过时光,淡然地看世间烟雨红尘,沧海桑田。”我想,大理就是这样一座安静的小城吧。

多年的时光里,我在这个南部小城走走停停,暴戾的时候怒跑过环海路,失意的时候吹过南城楼的风,高兴的时候和朋友在人民路从街头吃到街尾,约会的时候和喜欢的人漫步洋人街,小资的时候找一家风格独特的咖啡店随意打发时间,这场生活有时潇洒得荡气回肠,有时温柔得恰好像喝了一碗热汤后的胸膛。

古城里的人,都生活得自在闲散,早晨七点暖调的阳光已经渲染了所有的大街小巷,懒洋洋的人们推开五颜六色的窗,在阳台上端详着刚刚苏醒的小城。偶尔,会在某个有雾的清晨,去路边买个烧饵块,大理古城不大,人们互相认识,在饵块摊边聊一聊现况,分享几个段子,扒一扒感情学习生活。走在清晨的大街上,总能看到几个手捧饵块,一边吃一边走路的姑娘或者小伙,这种由大米做成的粑粑裹上炸酱肉、油条、泡菜,不知不觉紧紧锁住了大理男女老少的喉咙。饵块之于大理,就像热干面之于武汉,豆汁儿之于北京,火锅之于重庆,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人们不必担心上班路途的拥堵,下班后约三五好友小聚,几碟小菜或滚滚火锅配上几杯冰啤,品出小城日子里的淡淡清欢。在这里,人们极少没日没夜的加班,暖阳或微雨的天气,都有人漫步古城,沿街欣赏看不厌的扎染,逗逗店铺门口慵懒的小狗,再或者仔细看看每天走的玉洱路,栽满了银杏,夏来盎然,秋至金黄。大理的小夜晚热闹一片,妩媚温暖,在音乐声中听听大人们说说过去的故事,你也会觉得,这个城市原来我看的太少,爱的太少。

虽然时常会惊讶于大理夏天的烈日,却也会眷恋这里的朗空。夏初的天是娃娃脸,早上踏着朝阳出门,傍晚却是下起了大雨。闲下来的时候总喜欢到海边走走,和生活相逢在洱海风的中央,看看洱海边的烟起雾落,草长莺飞。

日子就在不紧不慢的步履间这么单纯地过去。骨子里的不安分,时刻在跟我说着,走吧,还有未看完的风景,还有未见过的人和事,趁着年轻去看一看走一走。多了,就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了。然后,还是回到了大理。

因为生活在大理古城许多年,早已与它建立起一种浓浓的私交。这是最好的生活,接足了地气,大隐隐于市的城,接足了南诏的灵气,朴实而不浮躁;这是最好的生活,连心情也有了阳光的味道。浪迹在故国旧都的大街小巷,痴迷道听途说的旧事遗梦,恍惚流连,在气韵高远的山水间闯荡,快意不期而遇。于此处,喜怒哀乐总能觅到一隅,或倾诉或发呆,自己的生活与它息息相通,再也无法分割。

这是我和一座城市的故事。静默有时,喜无人知;尘缘羁绊,浅笑自持。这个地方是一辈子的寄托和依赖,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记,就记在这里了。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