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一开始就被注入了竞争的思想,在激烈的一轮轮竞争中,家长对孩子、孩子对自己的定义也变成了一个数字。孩童对于聪明的理解,和对天才的理解差不多。“聪明的人总是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解决任何难题。”
90年代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C.Dweck的研究表明:从小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地与他人竞争的意识。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接受任何挑战。原因是孩子们因害怕失败了,别人会怀疑自己不聪明。选择不尝试可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如果他因“聪明”等特质被表扬,孩子们学会的只是对这种特质的肯定,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现有的成绩来自于聪明才智而不是努力,所以他们没有努力的必要。
更大的危害是当他以后碰到困难的时候,可能就会下意识去回避;如果他因努力而获得表扬,他学会的是“努力的价值”,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努力而坚持不懈。
如果说在当今中国教育的道路上,被排名,被卷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话,那么我们家长能做的便是引导孩子,让孩子具有正确的归因能力:归因于事而不是归因于人。而从小接受“对事不对人”夸奖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进步更感兴趣,同时也更容易挑战自己。这些孩子承受能力更强,情绪也不会轻易受到影响。
告诉孩子做事要坚持,做人要负责任,让他们知道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定义他们。别人的夸赞和批评,到底是对事还是对人,这差别对于孩子的心理建设极为重要。
夸孩子聪明,就是在告诉孩子他们的本人特质。每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聪明”这种夸奖让孩子自动将结果归因于自己本人的天生特质,而不是他们对于这一件事的理解、努力程度和坚持程度,即所谓“对人不对事“;而当我们对孩子说”你真棒,这件事做的真好”的时候,孩子理解到的是大人对这件事的赞扬。
“聪明”不是因为孩子的智力有多高,而是在解决问题时,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策略更准确。“笨”不是因为孩子的智力有多低,而是在解决问题时,没有找对方法,制定的行动策略不准确。
只有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孩子才会对自身有一个更清醒的判断,才会在各类活动中更关注过程,关注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得“聪明”的夸赞。
孩子是要夸,但是不能空泛的夸,过多的夸自己的孩子聪明,坏处多于好处。曾有调查显示,智商极高的人成功率并不高;反而聪明的孩子往往会有忍耐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的问题。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夸孩子聪明,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聪明不聪明是每个人的天资,大多是与生俱来的,不值得夸耀。对于那些天资不足但凡事认真努力的孩子,才是最值得家长们夸耀和鼓励的。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