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不断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运行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垃圾中转站等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营、管护,为城乡环境改善及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市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监管、谁运行”的原则,明确运行监管主体,加强对城市、集镇污水处理厂、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等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并按照“一厂一制”要求,建立完善运行管理台账等制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对环洱海已建成的村落污水处理系统编制了运行管理方案;对已建成的兼氧膜、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口加装流量器,工程的建设为下一步处理设施考核体制打下了基础,确保已建环保设施的正常化、规范化运行。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管理,加快已建设施提升改造,加强对已投入运营的垃圾中转站和垃圾焚烧厂的监管。百村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一期42座工程)项目已完成管网工程及设备工程验收;双廊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已完成,32座土壤净化槽提升改造工程除挖色镇康廊村和海东镇南七场正在扫尾外,其余主体工程已完成;喜洲、周城、上关、双廊、向阳溪5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完成环保验收;72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正顺利推进,建成各种类型管网267.7千米,管网完成率99%;环洱海流域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垃圾中转站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全市10座垃圾中转站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市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模式基本形成。
结合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不断强化餐饮服务业整治,逐步完善洱海周边服务业环保审批及环境管理工作,以排污检查为切入点,对洱海周边客栈、餐饮、酒店实行拉网式全排查登记审批;加强环保执法,按照新《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经查实的违法排污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和情节采取措施严厉打击;加强企业环境保护监管,对辖区内国控企业进行每月1次现场监察,对州、市级重点污染源保持每季度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并落实环保动态巡查机制,重点巡查海西片区及环海西路沿线环保违法行为,加强集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监督检查,对乱堆放建筑垃圾、焚烧生活垃圾等行为及时制止,有力推进了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记者 李锦芳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