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6年7月4
星期一 第660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水 大理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召开大理市 出租汽车运营价格调整方案听证会公告 噶丹·松赞林寺 李金玮 双鹅花卉图 立轴·现代 纸本设色 118*55cm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北 雁

2016 年 07 月 04 日 星期一 阅读:16

在电脑上敲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位于洱海之源的老家山头每年春旱时节的沟箐里,那一滴一滴的水流从石块上艰难泻下的情景。火辣的太阳在头上烤着,未来得及发新吐绿的山野都披着上了一层萎靡的干灰色。常常都是整个冬天没一滴雨水,于是春节一过,气温就直奔夏天而去,高温和干旱带来的蒸发,加之流量的减少,让河沟里的水流行进得异常艰难。但随着涓涓的水流而下,在树林和荆棘包围的河沟里,你还是很容易就能在一个个沟潭里,找到满潭满潭的水,如同大大小小的水盆,随着河沟的弯转和山势的起伏,让那些浅潭深涧穿成了一串晶光闪闪的珍珠项链。

这一景象会让你由衷地敬佩这一滴滴水所具备的神奇伟力,居然凭着日积夜累的不懈坚持,克服高温蒸发和动物饮用等等各种损耗,以不舍之功汇集成了这一潭潭水,完全说得上是一种伟大的奇迹。

之所以要绕这么一个大弯过来,是因为我终于在今天又重新贴满了一本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剪报集。然而从各个报端刊角剪下这九十九篇文章,我却花了足足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但我却以为这仍是一个不小的创举,记得上一次贴满同样一本整整一百篇的集子,我却花了四年以上的光阴。然而再往前推算,三本似乎也能凑成一百篇作品的集子,汇集的却是我八年以上的心血。

三个近乎于一百的数据,基本就能涵括我这十五六年的习作历程———事实上我至今创作发表的各种习作果真就只三百多件而已。我是一个产量不高并且悟性较低的习作者,想想垒字的艰辛,的确就似老家山箐里,那滴水成潭的故事一般充满了困苦———愈往下游,则流程越长,蒸发越多,困难也就越大。但所谓天道酬勤,坚持总会有回报。随着技法的日渐成熟和阅历的增长,愈是往后,我积满“水”的时间却在加快,而且内涵也更为丰富。

在老家的山头,有一句熟谚是用来比喻登山的:不怕慢,只怕站。洱海源头的贫瘠大山,高陡入云,道路崎岖,植被稀少,而且天气恶劣,时而大风如灌,时而晴天烈日,时而暴雨倾盆,但习惯穷忙的老家之人,总是凭着坚毅的秉性,在各种恶劣的天象中背上沉沉的圈肥或是农具作物艰难上山耕作,并且他们都知道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不怕慢,只怕站!只要加以脚力之功,汗水之劳,坚持不懈,再高的大山也都会被脚下的步子征服。这似乎正是点滴之水可以汇集成潭的奥妙所在。唯有不舍之功,滴水方可穿石;也只有不移之力,滴水终能汇成江湖!

因为受这点滴流水的启发,很多年前,我开始把自己的剪报和写作,以及读书都当作是一种积水成潭的过程。当然也是为了感激四爷和父亲为我读写花费的至多心血,我于是把自己的书房定名为“滴水斋”。我相信从指尖流过的文字,以及剪报集上不断加厚的书页,都是我内心深处不断汇集的水流。唯有不舍日夜,不拒小流,坚持不懈,点滴之水方可汇集成为智慧的汪洋。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