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
现在,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推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鼓励孩子做得更好,很多父母都不遗余力地在表扬孩子,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确很有意义。在喝彩中长大的孩子和在喝斥中长大的孩子,其气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如何赞美孩子也有方法,过度赞美或不当赞美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在泛滥的赞美下,失去抵抗不完美的能力。因此,父母在夸孩子的时候必须松弛有度,有根有据,让孩子真的相信自己是做的好得到了父母的表扬,这就要求在生活中,父母需要细心和留意孩子的努力。
心理学家认为,合适的赞美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肯定与激励、信任与期待;不合适的赞美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虚伪与做作,反而让孩子产生反感或自卑。
如果,你是用心在赞美,赞美孩子的努力、孩子的智慧、孩子的闪光点,孩子身上独有的特质,那么孩子怎么会没有自信呢?
如果,你说的赞美的话言不由衷,不是内心的真实感受,你就冷静克制一下,免得孩子不知所措。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越少,它的教育效果越大。”
宋丹丹对儿子巴图的教育是怎样的呢?她撰写的《幸福深处》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巴图生病,医生开了中药和西药两种药。宋丹丹先给他吃了西药,他很乖。宋丹丹就当着巴图的面和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子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子真的不同。”
然后宋丹丹再把中药端给巴图。巴图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
在场的人都对巴图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巴图都不怕了……
对孩子而言,他们终其一生或多或少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而这种对父母认同的渴望,在孩子五六岁时就开始发展得尤为明显,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就尽量满足他们。
《赞美你:奥巴马给女儿的信》,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亲笔撰写的励志儿童书。在这封写给女儿的信中,奥巴马讲述了13个鼓舞人心的美国英雄故事,并对孩子进行赞美和鼓励。奥巴马在书中对每个人物做出了简洁的总结:马丁路德金的永不屈服和同情心、海伦凯勒的不向命运低头、乔治华盛顿的爱国情怀……奥巴马在女儿以及全国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这些美好品质的一脉相承。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评价道:“多赞美孩子,国家的未来就会强大。”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