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6年6月20
星期一 第650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楼下有条旧货街 李馨 福寿康宁图 巍宝山寻踪 西望大理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巍宝山寻踪

□ 作者 ○李文义 2016 年 06 月 20 日 星期一 阅读:30

我崇尚自然,对自然山水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尤其喜欢流连于足迹所至的自然景观中去寻觅文学的根、诗性的美,体味自然隽永的韵味和至深的哲理,追寻超然物外的闲情逸致。当我徜徉于瑰丽、壮美的名胜古迹,发现足迹所至之处往往充盈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沉的历史情怀,心灵便横溯茫茫的时空,与历史对话,秘境寻踪,常常引发内心悠远的遐想与无限的沉思。

大理是天下旅人梦想开始的地方。以南诏发祥地而闻名、因道教名山而著称的巍宝山,是全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华彝族祭祖圣地。这里自然风光绝佳,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以古、幽、奇、秀闻名遐迩,素有“巍宝天下幽”的美誉。

自古以来,道教名山所在之处自然景观天然绝美,环境清幽,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内涵。车驶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县城,一路往东南方向,到巍宝山下沿着陡峭而盘旋的山道崎岖迂回而上,穿过巍宝山前山朝天门一路直上,顿时视野广阔,四周群峰蜿蜒绵亘,峰峦起伏,一览无余,高峻耸立的巍宝山呈现于眼前,左边大山上黄色的土石映衬下鲜红的“中国道教名山”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雄伟壮丽的山门上“巍宝仙踪”四个鎏金大字庄严飘逸。巍宝山山形恰似一头蹲坐的雄狮,回首俯瞰巍山县城,气势磅礴,颇为壮观。

道教发源于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从中国的洪荒时代起,人类开始寻求自然的庇佑,认为万物有灵,这是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现的理论,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灵魂、祖先的敬信,直至在历史的河流里进化成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对天无上的信仰。至殷商时代,此前对自然的敬信又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天命即对自然的规律、法则的敬畏信仰。此时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法祖。东汉顺帝时,张陵(张天师)于蜀郡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与百姓法祖总结汇集并加入其他诸子的思想而形成道教,其宗旨追求“得道成仙、垂法济人、无量度人”,早期以《易经》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巍宝山从汉代开始便有道士居此潜修;明、清时道教盛极一时,山上22座道教宫观星罗棋布,完整地保留着明、清建筑艺术风格,体现出道家的文化神韵。当我穿过山门走进巍宝山,就如同走进了古老文化艺术的殿堂,脑际浮现出与巍宝山有关的传说来。相传南诏始祖细奴逻曾耕牧于此,遇太上老君点化,遂创南诏基业成为南诏王,传位十三代,统治时间长达253年,是显赫一时的西南少数民族政权。南诏王死后被封为巡山土主神,现存南诏土主庙是彝族寻根祭祖圣地。文昌宫内清代壁画“松下踏歌图”反映的是彝族先民打歌的情景,盛况空前。

道教创始人张陵尊老子为教祖,以“道”为最高信仰。基于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核心,道教崇尚自然,强调“清静无为,恬淡寡欲”,追求自然而然的理想境地,达到“平和、宽容、自然”的处世态度。巍宝山主峰海拔2509米,顶峰斗姥阁高耸云霄,神韵隽永;道教宫观、佛寺庙宇依山势而建、应岩壁而走,或藏于深山密林,或显露于岩壁之间,错落有致、雄伟庄严,有藏有露的建筑布局,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特点。

峰秀谷幽,清溪长流,徜徉于深山丛林,心境宛若山风一样自由。花繁草茂,古木参天;道观庙宇,熠熠生辉;殿堂壁画,璀璨斑斓。于典雅的洞经古乐中,仰观星月流云,远眺云海岚烟,“夜听水流调竹石,昼看云起面前山”,明心见性,超凡脱俗,堪称一绝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